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透視高儲蓄率帶來的不經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0日 11:16 中國經營報

  作者:張明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宏觀經濟運行的一個持久性的特征是,中國的廣義貨幣存量M2與中國GDP的比率不斷攀升。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正是中國居民儲蓄的居高不下,形成所謂的“儲蓄沉淀”。迄今為止,關于高儲蓄的研究和評論可謂連篇累牘。這些討論基本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導致高儲蓄現象的基本原因是什么?其二,高儲蓄對于中國經濟的長期
影響如何?

  導致中國居民高儲蓄現象的動因,無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城鄉二元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由居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預防性儲蓄、可替代投資工具的匱乏,以及中國人重視未雨綢繆和為子孫后代儲蓄的傳統文化與消費慣性。以上因素討論得已經非常充分,不必多言。而筆者試圖提請讀者注意的是,中國政府改革開放以來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也是造就中國居民高儲蓄的重要因素之一。這至少體現在以下四種政策上:第一,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的老齡化程度開始上升,養老問題的日益突出可能是造成居民消費傾向下降的動因之一;第二,住房制度改革和醫療制度改革導致居民的實際收入下降,存款需求增加;第三,教育收費政策使儲蓄的動機進一步強化;第四,對外貿易自由化政策。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一定時期后許多進口高檔耐用消費品(如汽車)的價格將大幅下調的預期,使得不少人作出持幣待購的決策。

  儲蓄率偏高必然會導致效率損失。那么如何來衡量中國的高儲蓄率所造成的效率損失呢?準確的計算過程是非常復雜的。但是筆者在此可以提供一種粗略的估算方法。中國宏觀經濟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盡管中國國內的儲蓄水平遠高于國內的資本形成水平,但是中國卻不是一個資本輸出國。相反,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吸引FDI(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這一矛盾現象說明,中國國內由居民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并不十分暢通,從而導致我們不能充分利用國內的資金來源。如果儲蓄投資轉化機制暢通的話,這些資金本可以由國內儲蓄來提供。因此,中國高儲蓄現象的最低效率損失,實際上就是外資在我國所賺取的利潤。

  例如,從2000年到2004年我國引入外資的規模分別為593.56億、496.72億、550.11億和561.40億美元,而這幾年外國資本的平均年利潤率為5.69%、5.55%、6.02%和6.37%,那么中國每年由于高儲蓄現象的效率損失至少等于前面二者的乘積,即中國從2000年到2004年的效率損失分別為:33.76億、27.54億、33.11億和35.76億美元。統計資料顯示,從1990年開始中國的居民儲蓄額開始超過國內投資額,而從1990年到2003年中國利用外資數量總計6220億美元。如果我們保守估計這14年間外資的年平均利潤率為5%的話,那么由于我國居民儲蓄不能有效轉化為投資所造成的效率損失就高達311億美元。

  同時,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實際上是與我國的高儲蓄現象緊密相聯的。鑒于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主要表現在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上(目前已達到6000億美元),而持有外匯儲備也是具有相當高的成本的,因此,我國龐大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應該視為我國高儲蓄現象所造成的效率損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年春運
中國女將征戰百年澳網
關注2005考研
萬眾矚目央視春節晚會
第12屆中歌榜揭曉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慈禧曾孫口述實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