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提案考驗社會肚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0日 11:13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鄧逆筏 近來,北京市政協委員張惟英因一項《關于建立人口準入制度,控制人口規模,保持人口與城市資源平衡》的建議,而招致委員反對、媒體抨擊、網友責罵,甚至出現了吁請罷免張惟英的言論。張委員的提案內容正確與否,筆者不想置喙評論,反倒覺得一份提案帶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應,更為值得品味。
其實,不僅僅是北京的“兩會”,在各地特別是全國“兩會”上,近年來“爭議提案”并不鮮見,甚至成為了熱點、亮點。除了非議頗多的提案之外,今年還出現了意見正反不同的提案。不同的聲音能夠交織一起,這一現象首先說明了民本思想的勃興,無疑體現了社會進步之喜。 與此相對應的是,許多代表委員,雖然肩負公眾使命在萬眾目光中走進議事廳、大會堂,卻如徐庶進曹營一樣——一言不發。不發言的代表委員不是公眾所期許的代言人,而選不發言的人去開兩會,則是公眾的無奈。現在,敢于道心中所想、能夠發肺腑之言的諍諍之士日漸多了起來,我們不應該首先予以認可與贊同嗎? 至于代表委員的有些提案,或者有悖常理,或者有失“民心”,這種現象并不是個人的因素在起作用。應當說,在價值觀念日趨多元的社會形態下,人們的話語表達方式也千差萬別,人人的思想立足點也各不相同,偶爾有些驚世駭俗之語,可能大部分上拂逆了民意,但我們在激憤之下,如果能夠平靜地思考分析,會發現每個提案都有著合理的科學內核。相信隨著時代的變化、觀念的更新,在補充完備所需的各項條件之后,今天的“謬論”或許搖身一變而為明日的“真理”。 沒有誰愿意將自己置身于“千夫指”的地步。發人所未言,想人所不敢想,這里面首先體現一種膽識。在“叛經離道”的言辭背后,隱藏的是思想的靈動,而這一點尤其為當前社會所稀缺。不是嗎?以昏昏之語,發諾諾之言,將提案禁錮在固定的思想體系內而不求創新,將思想禁錮在當前的意識境界內而不求突破,一味叫好的提案形式早已為人們所唾棄。人云亦云、聽取好聲一片的思維習慣,也為當前的價值觀念體系所不齒。 言論自由,是一個社會的終極目標追求。一個政治委員偶有不同意見,大家就來群起而攻之,要置之死地提出罷免倡議。這種不容許另類聲音的慣性思維,無疑在阻礙著社會的創新潮流。而能夠對各種“異見”慎思明辯,在觀點的交鋒中觸摸到現象背后的本質,則不失為一種理性的成熟。以兼收并蓄的寬廣心態,讓不同的聲音都有一個表達的機會,讓代表不同公眾的民意力量都有成長的空間,這應當是我們期待已久的理想境界。現在已然臨近這一夢想了,我們為什么近鄉情怯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