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通脹防通縮 2005的中國經濟矛盾統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8日 07:04 第一財經日報 | |||||||||
特約評論員吳敏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焦灼中忙碌了一年的中國經濟,似乎又徘徊至這兩者分界線的邊緣。 剛剛公布的2004年的年度經濟數據,似乎可以讓管理層長長地松一口氣:9.5%的GDP增
不過,實際運行的宏觀經濟或許并不同意這種觀點。根據相關數據,雖然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3.9%的漲幅低于市場預期,但是衡量中國全面通脹的GDP縮減指數卻高達7.49%,這說明了去年中國的通脹并沒有目前媒體和經濟學學預期的那么樂觀。 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相同,GDP縮減指數也是一種物價指數,但與CPI只是衡量居民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不同,GDP縮減指數是全面綜合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物價變動的總水平,這個指數是按當年價格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和按可比價格(不變價格)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之間的系數。 GDP縮減指數確實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去年的通脹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04年全年GDP為136515億元,而2003年為116694億元,實際上,2004年的GDP增長率應該為16.99%,這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5%增長率相差7.49%。當然,這并不是國家統計局的錯,7.49%實際上就是名義GDP增長率和實際GDP增長率之差,亦即去年中國物價全面上漲情況。 雖然目前CPI指數自去年9月份觸頂后,已是連續4個月回落。不過,與CPI穩步走低不同,GDP縮減指數卻有逐步攀高之勢。根據去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去年前三季度中國名義GDP增長率為16.3%,實際GDP增長率為9.5%,即GDP縮減指數從去年前三季度的6.8%攀至目前的7.49%。 CPI與包括投資品價格的GDP縮減指數背道而馳,說明了目前中國經濟運行的窘局:由于價格傳導機制的不暢,目前中國上游物價的走勢與下游物價的走勢冰火兩重天:投資品價格自娛自樂,消費品價格死水微瀾,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加大,生活資料價格卻按兵不動。 這使中國經濟的管理層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稍有不慎,通縮或是通脹都有可能困住目前正在大步跨行的中國。 一方面,雖然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也在回落,但上游原材料價格的高企不下,使下游消費品價格如履薄冰,如果一旦中國的消費突增,上游的價格壓力可能會向下游傳導,通貨膨脹隨時都有被引爆的危險。 另一方面,如果目前的物價傳導方式未能有效疏通,中國的經濟有可能再度陷入通貨緊縮的泥潭:上游產品價格如果上漲持續較快,終端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企業產品的利潤將變窄,產能過剩,最終引發新一輪通貨緊縮。 不過,從目前看,中國的通縮陰影似乎稀跡可辨:雖然去年全年的CPI指數仍然高達3.9%,但是從其走勢看,目前已經邁上跌途,估計預期糧食價格的繼續走低,CPI可望再接再厲。更為重要的是,剔除糧食和石油的核心CPI指數依然是死水微瀾,掙扎在1%的漲幅內。 從最終需求看,短期內中國的消費很難有所起色,而且目前一些消費行業的產能似乎又再度全面過剩,而且這種過剩最終會傳遞到上游產品,從而再度壓低上游產品價格,最終通貨緊縮在這些行業死灰復燃。 更為重要的是,今年的貨幣供應量也有所偏緊,根據年初在廣西南寧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2005年狹義貨幣供應量M1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預期增長為15%,如果今年的GDP增長率為目前預期的8.5%左右,CPI的漲幅在4%以內,那么目前的貨幣供應量明顯偏緊。 治通脹,防通縮,這可能是200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考驗,對于已經站在海水和火焰邊緣的中國來說,更是絲毫不得懈怠,如果略有閃失,去年初戰告捷的成果可能隨時都將被吞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