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法庭受冷遇未必可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7日 16:31 紅網 | ||||||||
據1月26日人民網消息,華東地區首家“民工法庭”自去年10月間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掛牌成立以來,只收到并審理兩起案件,總標的金額僅為幾千元。有關人士認為,冷清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工勞資糾紛訴訟趨減的可喜變化。 喜從何來呢?南潯區法院院長吳乾權分析說,除由于部分企業業主逃跑,民工手上沒有欠條、結賬單等證據而無法立案外,政府部門加大對民工權益的維護,尤其是清欠民工
應該說,“民工法庭”中反映的情況表明了南潯區民工勞資糾紛問題已得到了部分解決,但是否解決得像上述數據表明的那樣好了呢?筆者以為,當地的司法機構和其他政府部門切不可為這一可喜的變化蒙住了雙眼,還得眼睛向下,進一步調查核實一下真實的情況。 據悉,近年來南潯區的民工勞資糾紛問題比較突出,如若不然,華東地區首家“民工法庭”也未必會落到該區。該區的織里鎮有外來民工8萬多人(還是2002年的數據),自2002年4月成立鎮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一年多以來,就受理了勞資糾紛3496件(2004年12月24日南潯普法網) 。該區勞資糾紛的激烈程度從下列新聞中可知一二:胥小芳等18位民工受雇于南潯林莊箱包廠,臨近2003年底,原以為可以拿到工資回家過年,老板卻不按月足額支付,雙方為此多次進行交涉,結果反被老板一紙訴狀告到了法院(2003年12月28日《錢江晚報》)。又到年末,有關各地民工工資糾紛案的報道每天都有,南潯區的“民工法庭”卻門可羅雀,可喜耶,可憂否? 南潯區司法部門在看到這一喜人變化的同時,還得追究一下深層次的原因。譬如民工的維權意識增強了沒有?胥小芳等18位民工之所以成被告,蓋因為他們未與老板簽訂用工合同(此種情況很普遍)。吳院長所說的“民工手上沒有欠條、結賬單等證據而無法立案”一句,就表明此種情況并沒得到多少改變。譬如民工是否怕承擔不起訴訟費?我注意到,成立“民工法庭”的出發點是從快立、快調、快審、快執,及時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積極維護農民工自身的合法權益,但沒有明確訴訟費如何優惠和減免,對于低收入的民工來說,有此顧慮,不愿上法庭,當在情理之中。再譬如,民工是否怕打官司手續太繁瑣?雖然“民工法庭”確立了“快”字原則,但必要的程序還是要的,否則就無法保證程序正義。 凡此種種,都值得南潯區法院深思,并尋找相應的對策,只有這樣,才能使“民工法庭”辦出實效來。 (稿源:紅網) (作者:王學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