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不應讓位于商業之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7日 16:05 紅網 | ||||||||
位于武漢市龜山風景區內的赤壁之戰全景畫館,近日成為人們尤其是政府及學界高度關注的焦點。據1月24日《中國青年報》報道,針對武漢市政府日前作出的決定斥資3800萬元拆除赤壁之戰全景畫館的動議,圍繞是拆是改,湖北省及武漢市兩級政協委員紛紛提交提案,展開觀點鮮明、措辭強烈的激烈交鋒。 赤壁之戰全景畫館是由魯迅美術學院召集28位畫家歷時5年完成的。這幅全景油畫高
拆除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據報道,提交拆除赤壁之戰全景畫館的觀點,主要是該館是一幢雙環型天壇式建筑,外表怪異,已被當地認為是建筑史上的最大敗筆。從經濟角度講,該館5年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去年“五一”黃金周期間僅接待游客150人,而一江之隔的黃鶴樓與全景館的門票相同,但接待的游客卻高達9.75萬人次,兩者之間相差了600倍。因此,在日前閉幕的武漢政協會上,一些委員以該館建筑體量大、有損龜山風貌為由提出建議拆掉的提案。 而與之“針鋒相對”的是,在1月23日召開的湖北省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33位文化藝術界和新聞出版界的政協委員,以“赤壁之戰全景畫館是全人類的財富,誰也無權毀掉它”的鮮明態度,“否定”了武漢市相關政協委員的提案,并于當日形成一個《國寶不能毀,環境可改善》的集體提案。在“拆除事件”中,美術界也表達出強烈的反對意見,中國壁畫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魯迅美術學院等已強烈要求“刀下留畫”。 對于湖北省、武漢市兩級政協委員之間的“交鋒”,筆者以為,這既反映出赤壁之戰全景畫館目前所面臨的困窘,又反映出學界對于這幅鴻篇巨制所持有的截然不同的觀點,“交鋒”既是一次觀點的“碰撞”,也是對赤壁之戰全景畫館前途的重大抉擇。筆者認為,對于拆除這樣的建筑,不能由政府部門單獨作出決定,還是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為好。 首先赤壁之戰中國歷史上的經典之戰,其戰爭規模、戰術思想、交戰人物的性格特征,至今仍被人們所稱道。而赤壁之戰畫館則是集現代科學技術及現代人思想智慧進行的一次再次凝練和升華,是現代繪畫史上的一次偉大創造,具有無法用現代經濟法則衡量的巨大歷史和社會價值。就如同長城、故宮等“世遺”一樣,其蘊涵的價值不能等同于現實的市場價值。 其次是歷史不可重復,這幅鴻篇巨制也不可能重新創造,如果說當初決策建立赤壁之戰畫館是正確的,就不能“朝令夕改”,僅僅時隔五年就自我否定,因為這個損失是巨大的,非也承擔不起的,除非有人勇敢地站出來承擔當初“決策失誤”的責任。 再就是從唯物的觀點看,任何時候都不會有相同的思維和創意同時再現,赤壁之戰屬于歷史,從傳承歷史文化的角度講,既然后人凝聚了前人的歷史精華,就應當繼續保持和發揚這種精華。如果拆除畫館擇機重建,不僅將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將失去當初的原貌,這將是對一件價值連城的作品的巨大破壞。 對于政協委員們“交鋒”的觀點,筆者倒是傾向于“國寶不能毀,環境可改善”的觀點。如果說其建筑風格有些怪異甚至有些另類,我們沒有必要非要選擇拆除的道路,完全可以選擇一條折中的辦法。改善環境的方法很多,要想達到完美的境界,可以集思廣益,從外部環境入手,對畫館實施“技術性”改造。拆除不如全球招標改造,這當是赤壁之戰全景畫館的最佳選擇。 (稿源:紅網) (作者:廣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