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中國GDP增長與宏觀調控 > 正文
 

9.5%給我們的信心和智慧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6日 06:28 第一財經日報

  昨天(25日),國家統計局李德水局長正式宣布2004年我國GDP增長9.5%,這的確有點出人意料。去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前年,和大家對2004年年中的預期有點相反。如何解釋?無外乎兩點:一是地方的發展積極性較高,去年四季度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二是CPI增長3.9%比預計的低,所以GDP增長9.5%也在情理之中。

  9.5%確實給人以信心。2004年中國經濟并沒有出現大起大落,保持直線的加速增長
,既沒有出現一些人擔心的硬著陸,也沒有出現所謂的軟著陸,去年的中國經濟仍然是快速增長。市場供求格局基本平衡,消費景氣平穩上升,投資景氣持續回落,投資消費比例關系有所改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出口景氣高位平穩運行,進口景氣連續回落,月度貿易持續順差,累計順差的局面繼續保持;工業增加值景氣連續回升,物價水平均出現回落跡象;金融調控取得較大成效,金融運行健康平穩。這些情況表明,宏觀調控已經取得階段性的成果。這次宏觀調控旨在防止經濟局部過熱,著力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并未改變經濟快速增長的軌跡。2004年的宏觀調控保持了經濟既快又好的發展。

  2004年,中央針對宏觀經濟中出現的新問題,決定采取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抓準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及時抑制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因素,避免出現大的起落。實踐證明,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是及時和有效的。2004年,國民經濟實現了兩個歷史性突破:一是全國工業利潤首次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二是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社會發展實現了兩個轉折:一是就業走出了最困難的階段,城鎮登記失業率10多年來出現首次降低;二是2004年在養老、醫療、失業等方面都出現了養老金收大于支的情況,社會保險基金的缺口開始比以前減少了。

  在成績面前,我們更需要的是冷靜。2005年我國的經濟發展既有許多有利條件和機遇,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首先,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國際貿易繼續擴大,外部環境總體上有利于我國的發展,但世界經濟增速有所放慢,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其次,從國內來看,去年經濟增長的好勢頭為今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高漲,經濟自主增長活力趨強,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利因素較多。

  但是,也必須看到目前宏觀調控取得的成效還是階段性的,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仍然比較復雜,一些長期積累下來的體制性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有利條件,增強做好2005年經濟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要保持清醒頭腦,積極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準備。

  9.5%的增幅,也給我們以智慧。2005年我們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和諧社會,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發展新階段,要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必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

  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地增長,必須合理確定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妥善處理發展速度和質量效益的關系,把工作重點真正轉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通過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過快增長。在落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時,要進一步體現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逐步減少行政手段,更多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要理順分配秩序,著力于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要不斷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既要使人民群眾能夠得到更多的實惠,又要促進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對今年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長速度,我們預計在8.8%左右。如果能夠這樣,那么中國就會連續4年保持在經濟增長速度9%左右,應該是一個很理想的結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年春運
中國女將征戰百年澳網
關注2005考研
萬眾矚目央視春節晚會
第12屆中歌榜揭曉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慈禧曾孫口述實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