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昕:也談備受爭議的國有企業高管該拿多少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5日 15:31 新浪財經 | |||||||||
黃昕/文 國有企業領導的報酬備受爭議,只是因為他們是浮在水面的冰山山尖,水面下是更為龐大的國有企業全體職工收入市場化的改革需求。在此問題上,職工和企業領導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領導的經營才能得不到合理報酬,職工的專業技能同樣不會得到合理報酬。
國有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不僅參與生產的市場,也必須參與人才的市場競爭,產品價格由市場決定,人才價格同樣應由市場決定。國有企業職工轉換身份的同時,他們的薪酬體制也必須同步轉換。職工之所以不愿意放棄“身份”,是因為“身份”背后有著可觀的隱性收入。只強調轉換身份,不配合薪酬改革,就是單方面更改勞動合同,侵犯職工的合法權益。 國有企業職工收入與其他所有制企業攀比,正是國有企業職工收入市場化需求的突出表現。向下攀比早已存在,很多國企的正式職工放假回家,而工作全由臨時工承擔,就是向下攀比的表現,這種現象沒有引起爭議。而向上攀比,則成為議論的焦點,歸根結底,還是“不患貧患不均”的落后思想作怪。 有人還以最近接連出現的經營失敗的民營企業家自殺,而導致國有企業中航油巨虧的陳久霖,事后竟然是“縱有千千罪,我心坦然對”的瀟灑心胸,做為國有企業不能與其他所有制企業攀比收入的例證,這種比較實在荒唐。自殺是社會公認的不負責任的極端行為,而在某些人眼中,竟成了負責任的表現,荒繆至極。中航油巨虧,陳久霖有責,是否有罪,還有待法庭判決。更重要的是,經營虧損5.54億美元,與貪污受賄5.54億美元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當提議對企業領導薪酬加以控制時,與提議對彩電價格加以控制,沒有什么不同,都是希望用行政管理替代市場競爭,價格由政府制定,而非供求決定。這些人一面高呼反壟斷,一面卻呼吁對人才實行壟斷。陳久霖2002年的2350萬元的收入再次成為了他們的例證。 中航油壟斷了國內航空油料的進口渠道,是鐵定要賺錢的。這樣的企業,換了王久霖、張久霖、趙久霖做總經理,照樣賺錢。那么,陳久霖的2350萬人民幣的年收入公平嗎?這種巨額薪酬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他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敬業精神呢?問題是,中航油連續四年多虧損時,王久霖、張久霖、趙久霖都在哪里呢?中航油凈資產從1997年17萬美元增長到2004年1.5億美元,增幅達890倍。同一時期,在王久霖、張久霖、趙久霖經營下的其他國有企業的增幅又是多少呢? 控制經營風險與經營者收入市場化,正是現代企業制度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 還有人提到,要充分考慮國企高管的“準公務員”身份。近年來,有些國企高管,今天還是某個企業的領導人,明天就成為省部級高官。這是現階段的中國特色,一些國企高管事實上具備等同于公務員的身份。這樣的身份,至少可以保證下半生的衣食無憂。這是其他所有制企業高管不能比擬的。 持這種意見的人不僅不了解中國,更不了解世界。且不說197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的總裁麥克唐納受聘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現任美國副總統切尼,也曾在公務員和企業高管之間多次轉換身份,擔任年薪20萬美元的副總統,并不影響他擔任年薪2000萬美元的企業總裁。如此看來,在美國是不提倡企業家的奉獻精神的,倒是更強調公務員的奉獻精神。這倒值得那些經常把“高薪養廉”放在嘴邊,把“為人民服務”拋在腦后的中國學者們好好反思一下了! 國有企業的薪酬制度改革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國有企業領導的薪酬也是個復雜問題,但并非沒有解決方案,更不應成為拖延改革的借口。 提出上述種種不恰當建議的人,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而現在已經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 同志,你們的建議沒有與時俱進,更談不上“以人為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