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蜂擁而至 國資委最大問題是定位迷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2日 11:41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安邦集團高級分析師 賀軍 國資委近期受到的批評不少,來自企業、地方政府、中央部委、學界的指責都有。筆者認為,國資委定位問題是癥結所在。正是因為在定位上的迷失,導致了國資委在發展方向的偏差越來越大。
國資委到底是干什么的? 國務院對國資委的定位,是代表國家行使對國有資產的出資人的角色。換句話說,國資委實際上是政府這個“老板”派出的“老板代表”,它要管理的核心對象是國有資產,是保值增值,是資產的投資回報。 但實際上,國資委做了什么呢?從眾多的批評可以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國資委做了很多不屬于出資人做的事情。市場因此抱怨,“國資委越來越像原來的經貿委”。據稱,國資委官員對此很委屈。據說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曾無奈地表示:“有很多事情我們也不想干”,但國資委職責里面,有一條就是,“承辦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從國資委的管理和作為來看,筆者認為,國資委正在“政府化”,即由一個“老板代表”,逐漸在向一個政府機構演化。 首先,從國資委的機構設置來看,十分類似一個部委機構,有“業績考核局”、“企業分配局”、“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局”,還有“黨建工作局”、“群眾工作局”。這些機構設置本身就顯示出一種矛盾:一方面國資委是出資人代表,另一方面又是監管者——其政府職能和市場職能混在了一起。 其次,從所做的事情來看,國資委干了很多政府才干的事。比如介入地方國資改革的監管,并且上收地方國資管理的權力,參與政府的宏觀調控,參與國企改革政策的設定,直接推動全國中央企業的業務重組……這些事情都離出資人的角色相去甚遠。如果國資委又演化成了一個政府機構,那么政府機構改革還有什么意義?筆者認為,國資委正在由“虛”做“實”,強化自己的管理權,強化對企業的收益權、分配權、人事權等的支配。然而,這種趨勢是很危險的。 國資委的使命到底是當國企的老板,還是要促進改革?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目標。 如果國資委是為了促進國企改革,那么就不應該以賺錢為目的,也不應該過分執著于具體企業的保值增值,而是應該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以全社會的市場環境和市場體制的優化為目標。如果是當老板,那么推進改革和優化市場環境就不是國資委的目標,而是要賺錢,要保值增值。現在看來,國資委是以后者的定位,追求前者的目標。這是典型的錯位。 還有一個問題不應該忽視。眾所周知,國資委官員相當一部分是來自過去的政府機構,屬于國家公務員隊伍,更重要的是,這個群體在定位不明晰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轉向政府機構的管理方式。一家國內媒體曾披露,一位國資委官員曾在某個非正式場合表示,“我們過去都是黨政干部,我們不會做出資人。”這雖然是牢騷,卻非常形象地反映出國資委管理者群體的意識。 那么,在承認其過度性特點的同時,我們應該建設性地思考:國資委應該如何發展?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去年曾表示,國資委要學習淡馬錫。但筆者認為,首先要學的,不是淡馬錫具體的管理方式,而是淡馬錫的體制特點和基本定位。淡馬錫控股的定位是企業法人,它是一個真正的企業,能夠按市場的方式來處置國有資產、買賣企業產權。 或許,目前的國資委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有可能是一種過渡性的設置。而國資委轉型之路,也就注定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