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準北京的脈搏和靈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1日 10:25 第一財經日報 | ||||||||
日前,《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已獲國務院批準,該規劃不提北京為“經濟中心”,而將北京的發展目標明確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有關專家認為,對首都來說最重要的特色是政治和文化,經濟是必然的,但沒有必要過多去表達經濟中心的位置。 從一定意義上說,只要有人與人之間發生關系的地方,就存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
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對城市的歷史、環境、資源、人口關系的重新整合與梳理,對一個城市的發展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城市規劃的前提是建立在科學依據上的尊重,尊重城市的歷史、資源、環境與人口以及它內在的發展規律,城市的一切未來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如果說城市的資源、環境與人口,是城市的軀干,那么它的歷史和蘊含在歷史中的內在發展規律就是它的脈搏和靈魂。城市規劃只有抓住靈魂的東西,才能使城市的發展如虎添翼。 北京作為千年古都,在過去的幾百年里,都是作為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存在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組合,因為作為政治中心,它表現出來的氣質是莊嚴肅穆,大氣磅礴;而作為文化中心(這里的“文化”,是一種自然生成、發自民間的自下而上的文化滲透),它崇尚的是自由、浪漫的氣質。二者的結合,妙手天成,不著痕跡。而這里的建筑,這里的一切自然和文化景觀,自然而然地與此相適應。由此形成了北京氣象萬千、包容萬物的各種凡夫俗子或奇人異人可顯可隱之圣地。 當然,這是從軟件角度來說的,而城市規劃更多的是從硬件角度著手著眼。也就是說,北京既已形成的政治中心和幾百年形成的文化中心地位,如果再插進一個“經濟中心”來,那就不僅是功能定位不明晰的問題,而且是“經濟中心”所要求的現代化和緊張活潑的生活節奏與自由、浪漫、閑適、古典的文化中心及莊重的政治中心形成劇烈沖突的問題。表現在城市規劃上,就是保護舊城與建設新城如何協調,是以經濟中心為主還是以文化中心為主。如果是前者,拆舊建新就是必然選擇,而歷史的斷裂在所難免。如果是后者,則不僅保護了歷史的文脈,而且離“宜居”也越來越近。正是基于對北京的準確定位,此次規劃重新明確了對舊城“整體保護”的原則。 參與規劃的專家們一致認為,歷史文化名城不能按以往的辦法消極被動地保護文物,也不能像以往一樣以經濟為導向搞開發性建設,而需要發展文化、旅游等與歷史文化名城空間環境相適應的產業,以此達到整體保護的目的。 對于上海、廣州這樣的經濟中心,我們說,政治和文化在經濟中;對于北京這樣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我們則說,它的經濟就包含在政治和文化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