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款記錄不該寫進身份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0日 14:54 信息時報 | |||||||||
曹林 媒體評論員 面對棘手的“畢業生鐵血欠貸”難題,有關部門開始打起“老賴學生”身份證的主意——不還貸款,把“賴賬記錄”寫進你的第二代身份證,看你還能賴到哪里! 這個創意來自湖南省助學貸款新政策。該省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將把高校采集的畢業
借還款記錄寫進身份證,這似乎是個好主意,既延伸了身份證的功能,又形成對欠貸者的貼身約束——可筆者想問的是,誰有權將“借還款記錄”寫進一個公民的身份證呢?一個省的學生貸款管理中心有這個權力嗎?還有,身份證能承載這種個人的行為信息嗎? 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法》可以看到,一張完整的居民身份證包含這些信息: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號碼、本人相片、證件的有效期和簽發機關——其中沒有“借還款記錄”這項信息。再看看更新了的第二代身份證,新式身份證有六大變化,涉及外表、防偽性能、辦證時間、發放范圍等,也沒有提到增加“借還款記錄”信息的問題——“誠信記錄寫入身份證”只是一個不成熟的民間建議。 既然國家法律對身份證記錄的信息有明文規定,那么要想在身份證中增加某種新信息就屬于修改身份證,修改權的行使主體應當是全國人大常委,討論通過發布后,由國務院公安部門制定式樣,再由公安機關統一制作和發放——一個地方學生貸款管理中心絕沒有這個權力的。 確認了“誰有權”這個事實判斷后,再看這樣一個價值判斷問題:借還款記錄可不可以寫入居民身份證——筆者以為不可以。 因為顧名思義,身份證僅僅是一個公民的身份證明,我國采用統一的居民身份證制度,目的是在各種社會交往活動中準確、及時地辨別、確認某人具有什么樣的居民身份,如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住址等,便于加強對公民的居民身份管理。既然是身份證明,那么唯一目的只是證明身份,不是公民實施法律行為的證據——而“借還款”屬于一個人的行為,這種行為信息不該由身份證來承載。 那些誠信管理發達的社會,一般都是選擇信用卡、銀行卡、專門檔案進行征信,都沒有選擇身份證。還有,我們經常看到“誠信是社會通行的第二張身份證”的說法,所以強調“第二張”,這表明我們潛意識中有一種“誠信記錄和既有身份證不能重合”的理念。 還有,“記錄借還貸款信息”屬于征信范疇,個人征信法規,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部隱私權保護法,只有個人隱私權得到嚴格的保護,才有了征信的基礎。而把“借還款記錄”寫入居民身份證并隨意公開——這本身是對征信“保護隱私”這個本體性承諾的背叛。 這樣看來,湖南省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借還貸記錄寫進身份證”的新政策是一條既越權又悖理的規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