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風暴:推動環評制度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0日 14:06 中華工商時報 | ||||||||
曹林/文 繼去年掀起波瀾壯闊的審計風暴之后,又一個國家部門刮起風暴:國家環保總局的環評風暴。 國家環保總局在京宣布停建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等13個省市的30個違法開工項目。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雷厲風行地強調:總局將分期對違法建設項目堅決依法予以清查,發現一個處理一個,發現一批處理一批。這種方式,這種氣勢,這種力度,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去年審計署掀起的審計風暴,那場波瀾壯闊的風暴在提起公共議程、激起公眾激情的同時強化了部門權威并推動了審計的制度化。 在李金華領銜刮起的審計風暴之前,雖然我們有《審計法》,審計部門有明確的責任定位,可由于既有官僚制的種種弊病和改革的惰性,審計部門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審計風暴以狂飆突進的氣勢打破了這種沉悶,從部門啟動到公眾關注,從萬眾矚目到議程設置,再到最后的制度化吁求,“最終要接受審計的檢驗”成為常態的理念。 最重要的是審計部門經過審計風暴后,部門權威獲得了與《審計法》相對稱的強化,從根本上擺脫了地方行政權威婢女的角色。一個能說明這個問題的案例是:在惠州,審計局敢于依法在公眾面前“打物價局的耳光”,通過審計推翻了經物價局核定、市政府會議通過的“公交車漲價方案”。 顯然,當下的環保部門面臨著與當初審計部門相似的尷尬:《環保法》很軟,環保部門很面,很多時候是地方諸種行政權力的婢女———最近青海發生的“環保局長親手引進污染項目”事件深刻地暴露出這個現實,環保部門在地方行政權威的牽引下,不得不屈從于地方的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不得不閉著眼睛聽指揮。 國家環保總局13個省市的30個違法開工項目,領銜刮起環評風暴,這讓筆者眼前為之一亮,期待這場風暴能夠強化環境保護的公共議程,強化環保部門的權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