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中國金融》2005 > 正文
 

中國金融:雙穩健政策下的2005年宏觀經濟展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8日 10:56 《中國金融》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

  2004年宏觀經濟保持快速平穩運行,在“有保有壓”的穩健型宏觀政策作用下,經濟成功地避免了因投資過熱而可能引起的大起大落,經濟增長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穩定的因素得到了明顯化解,同時,一些薄弱環節(如農業和煤電油運等瓶頸部門)得到了明顯加強。預計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1%,比2003年小幅調整。展望2005年,經濟增長將繼續有所回落,達
到8%~8.5%,投資和出口將雙雙出現明顯回落,但仍然保持較快增長水平,消費增長將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態勢。當前采取“穩健型”的宏觀經濟政策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短期增長態勢和長期增長趨勢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

  2004年宏觀經濟運行的回顧

  宏觀調控下經濟溫和調整,但仍然在新一輪快速增長的上升軌道上運行

  初步測算,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1%,比上年的9.3%回落0.2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2004年和2005年經濟增長持續處于調整態勢之中,并不意味著經濟將處于周期性的“衰退”或出現“深幅”的增長調整,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將繼續處于新一輪長期增長周期的上升階段。可能出現的連續兩年增長率回落屬于適度的階段性微調,也正是這種微調將為下一階段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提供更堅實的基礎,因為這種源于合理的宏觀調控的經濟調整目的是消除經濟高增長中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穩定的因素。一些方面增長的嚴重不協調和失衡是本輪經濟增長的一個顯著特征。所以,努力消除經濟增長的不協調和失衡問題成為此輪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投資增速逐季放慢,顯現宏觀調控的階段成效

  2004年1~10月份,城鎮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為43556.3億元,同比增長29.5%,增幅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回落18.3個和1.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從近幾個月的投資運行來看,投資增長的降溫有所反復,但總體上逐步回落的趨勢已經形成,根據月度增長趨勢圖分析,投資增長的調整至少將呈現“兩波”調整,第一波調整出現在3~5月,5月投資增幅為2004年以來的最低點,隨后經過兩個月的反彈,8月份又進入第二波調整,9月份的再反彈,原因是前兩年基數偏低的作用,剔除基數的影響實際也是回落的,10月份投資增長(26.8%,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再次回落說明第二波調整將會繼續。初步預計,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400億元左右,增長23%左右,低于上年26.7%的增長水平。

  工業增長前高后低,降溫效果明顯

  在重化工業化過程顯著提速的作用下,上半年工業增長創90年代中期以來的新高,增長17.7%,其中有三個月增幅接近20%。工業呈現出整體偏快、局部行業嚴重過熱的局面,特別是一些重化工業投資和產出的持續過度擴張,顯著地增加能源供給和原料運輸的壓力,造成了全國性的煤電油運緊張形勢,對經濟增長的平穩運行形成了威脅,投資與工業過快增長所造成的增長嚴重失衡問題是導致宏觀調控政策出臺的主要原因。下半年以來,隨著以控制一些重化工業過熱和房地產過熱為重點的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工業產出和投資增長均出現了較明顯的回落走勢。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9%,比上半年回落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我們認為,目前工業增長調整基本到位,從增加值增長來講,主要是重工業降溫明顯,6月份以后,重工業已持續5個月回落到18%以下,降到16%~17%的正?焖僭鲩L水平,相比而言,輕工業增長則一直保持15%~16%的增幅,從而導致輕重工業增長差距縮小、結構趨于協調。而從工業行業的投資增長來講,一些過熱的重化工業投資增長逐季顯著回落,初步實現了“軟著陸”。初步預計,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7%,比上年低0.3個百分點。

  消費需求穩中趨升

  2004年年初以來,消費品市場出現了穩步小幅回升趨勢,前三個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439億元,同比增長13.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保持著與GDP增長相當的快速增長水平。2004年消費增長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實際消費增長比上年有所加快。第一至三季度,實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二是城鄉消費同步上升,城鄉消費差距有所縮小。1~9月份,城市和農村(縣及縣以下)消費增長分別為14.6%和9.9%,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4.8個和3.6個百分點。特別是最近幾個月農村消費增長出現了明顯的上升態勢,這主要是因為2004年年初以來受糧食豐收和糧價大幅上升的影響,農民收入大幅增長,從而明顯刺激了下半年農村市場的活躍。三是住房、汽車和電子通信三大消費熱點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初步預計,全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3.5%左右,實際增長10%左右。

  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全年貿易略有盈余

  2004年年初以來,我國外貿增長呈現以下特點:一是超出年初的預計,貿易進出口出現連續第三年超高增長。1~10月份外貿進出口總值達9264.7億美元,同比增長35.8%。其中出口4687.2億美元,進口4577.5億美元,分別增長34.5%和37.2%。二是受宏觀調控的影響,外貿進口在下半年明顯回落,由此使上半年貿易逆差的形勢得以扭轉。三是外資企業主導出口的局面進一步強化,1~9月份,外資企業實現出口額2366.7億美元,同比增長42.2%,占全部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56.86%,比2003年全年提高2.03個百分點。四是糧食類、原油及成品油、鐵礦石等初級產品進口繼續保持超高速增長,對國際的依存度繼續明顯提高。引人注目的是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接近40%。我們預計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將達到1.1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1%,其中出口和進口分別為5650億美元和555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和34%。貿易順差100億~150億美元。

  收入增長中城鎮有所放慢、農村明顯加快

  城鎮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但相對于前幾年有所放慢,前三個季度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072元,同比增長11.4%,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0%。農村居民現金收入大幅增長,創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好水平,根據對全國31個省(區、市)6.8萬個農村住戶的抽樣調查,前三個季度農民現金收入人均2110元,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11.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6個百分點。農民收入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糧食等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和稅費負擔的明顯下降。

  物價明顯上升但仍處于可承受可調控的范圍內

  2004年第二季度以來物價增長形勢令人矚目,特別是6月份后出現的連續四個月CPI保持5%以上使人們對通脹加速的擔心加劇。物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于兩方面,一是糧食價格上漲,二是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最終消費品價格繼續下降,只是降幅有所縮小。1~10月份累計CPI同比增長4.1%中,食品類的貢獻率超過了80%,扣除糧食合理上漲因素的CPI增長不到1%。

  2005年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展望2005年,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依然較好,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將進一步得到遏制,但仍面臨一些長期結構性矛盾和一些短期問題的約束。面臨的主要短期問題有:農民收入增長難免會再次出現回落,就業壓力依然較大,消費增長小幅放慢,出口增長明顯回落等。因此,我們預計2005年經濟增長將繼續有所降溫,GDP增長回落到8%~8.5%,主要是因為投資增長將會繼續放慢以及出口增長將顯著降溫。預計全社會投資增長1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9.5%左右,出口增長15%左右。CPI增長3%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6%左右。

  投資增長:繼續向下調整但仍然處于較高增長水平

  在穩健的宏觀調控政策下投資增長有望實現“軟著陸”,初步預計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左右。“有保有壓”的穩健型宏觀政策將在以下幾個方面保持投資穩健增長:首先,加快投資體制改革,大幅度減少行政審批,給企業更多的投資自主決策權,使2005年投資增長的總體環境趨于寬松,同時有利于優化投資結構和提高投資效率。其次,在投資調控上繼續采取“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政策取向,將保證投資增長在繼續降溫過程中實現平穩著陸。一是針對當前投資調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的情況,2005年政府仍將會繼續把緊土地和信貸兩大閘門,從源頭上控制固定資產投資擴張。二是過熱行業投資將繼續明顯回落。受信貸緊縮政策、實施和完善土地宏觀調控政策及自發性需求增長將放慢等因素的影響,房地產投資將會繼續明顯放慢,并帶動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相關行業投資繼續回落。三是由于國家在加強對過熱行業投資的宏觀調控的同時,對農業、煤電油運等薄弱和瓶頸部門則采取了各種“!钡拇胧,因此,這些部門2005年投資增長將會繼續快速增長?傊,2005年的行業投資增長將有穩有降,而總體投資增長將出現“穩中趨降”的趨勢。

  消費需求:穩定增長但其增幅估計會比2004年略有回落

  預計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9.5%左右(名義增長率在12%左右)。在各項刺激消費增長的政策作用下,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及消費結構升級的拉動,我國整體消費穩定增長的局面正在形成,這將使2005年消費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但是,需要引起關注的是,在深層次問題對消費增長的制約還沒有根本緩解的情況下,宏觀調控中出現的新問題有可能對2005年消費需求進一步回升產生不利影響。一是居民消費預期和消費信心呈明顯下降趨勢。受經濟景氣回落和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的影響,居民消費預期和消費信心受到明顯影響,消費者預期指數和信心指數一路下滑,從2003年12月份到2004年7月份兩指數已分別下降了4.8個和4.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預期和信心是影響未來消費增長的關鍵性因素,這兩項指數持續下降預示著2005年消費持續回升的難度較大。二是就業形勢盡管有所好轉,但就業壓力依然較大,這對消費需求增長仍有較大壓力。三是2004年農民增收十分明顯,但2005年要保持這一態勢將十分困難,2005年因受政策效應遞減及農產品價格可能回落等因素的影響,農民收入增長將會明顯回落,這將制約農村消費增長。

  外貿出口:增幅將會明顯放慢但仍會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初步預計外貿出口增長15%左右。在我們看來,9月份開始的外貿出口和進口增長的顯著回落可能預示著連續三年的外貿超高增長將結束,進入到平穩增長期。其理由有三:一是連續三年外貿的超高增長已經形成了很高的增長基數,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高增長有相當大的難度。二是2005年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比2004年將有較大幅度的放慢,從而對中國產品的出口增長形成較強的壓力。根據IMF的預測,2005年世界經濟將由2004年的5%回落到4.3%,其中美國經濟增長率將由2004年的4.3%降到2005年的3.5%,日本則由2004年的4.4%回落到2005年的2.3%,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油價對經濟增長的抑制作用顯現。與此同時,世界貿易增長也會有較大幅度的放慢,預計發達國家進口貿易2004年的增長率為7.6%,2005年將降到5.6%,回落高達2個百分點,這對我國出口需求增長將會產生較大的壓力。出口大幅放慢在所難免。三是加入世貿組織效應將明顯遞減。出口增長的降溫符合預期,但要防止其降幅過快過猛,我們認為仍然有較多對2005年出口起積極影響的因素存在:(1)由于美國、歐盟、日本經濟繼續處于新一輪上升期,2005年經濟增長的回落幅度不會太大,對我國產品的進口需求仍然較大。(2)高油價盡管對全球經濟的穩定性形成了一定的壓力,但我們預計2005年這一影響會有所減弱。一是全球經濟對高油價的承受力有明顯提高,二是預計伊拉克政治局面逐步會有所緩解,俄羅斯石油供應也會有所好轉,再加上沙特原油仍有一定的增產潛力,這可能引起年終至2005年油價出現階段性回落,這對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會起積極作用。(3)隨著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后對我國紡織品配額的取消,會促進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品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水平。

  就業:形勢仍然嚴峻

  2004年我國新增城鎮就業超過了900萬人,實現預定的增長目標有望,但2005年就業矛盾將會比2004年更加嚴峻。主要表現在:(1)長期性就業壓力依然過大。目前我國仍處于勞動力資源增長的高峰期,在城鎮新增就業群體、累積的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進城務工人員等要求就業的總規模每年在2500萬人左右,而新增就業機會不足1000萬人。(2)2005年經濟增長率的回落,將對就業增加形成短期壓力。(3)大學畢業生大規模集中釋放將繼續加大就業供需矛盾。據統計,200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212萬,初次就業率僅為50%左右,2004年高校畢業生達到280萬,到6月底平均簽約率為60%,再加上2005年畢業無法就業的學生,累積的就業矛盾越來越大?傊,2005年新增城鎮就業9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5%預期目標的實現有相當的難度。

  通貨膨脹:壓力將逐步緩解

  我們預計,2005年通脹率將會比2004年有所回落,CPI增長3%左右,比2004年降低1個百分點。主要理由有:(1)投資和出口增長率均將明顯回落,使GDP增長繼續調整,將使價格上漲在需求方面的動力有所減弱。經濟增長率的繼續回落特別是投資的回落將減輕中間需求的壓力,從而使2005年物價上漲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2)物價上漲將面臨供給方面的下調壓力。這種下調壓力來自兩大方面,一方面,隨著GDP增長的適度放慢和2004年國家加大了對瓶頸部門的投資,2005年煤電油運緊張的形勢將會得到改善,特別是電力供應的改善將較為明顯。另一方面,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產能將在2005、2006年集中釋放,這些大宗產品的市場可能出現明顯的“供大于求”格局。這兩方面都會使物價上漲的動力減弱。(3)從物價上漲因素的構成分析,物價上漲的空間將縮小。其中糧食對CPI的推動力將明顯減弱,非食品類價格上漲對CPI的貢獻率將繼續上升,預計2005年CPI漲幅在3%左右。非食品類價格上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2004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傳導效應(有半年至一年的時滯),另一個是服務類產品的新漲價。我們預計,只要不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2005年糧食價格上漲不會高于10%,對CPI的貢獻將不足1%(糧食價格上漲與食品類價格上漲的關系大概是:糧價上漲1%,食品價格上漲0.3%~0.4%),而根據1年多來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對CPI的傳導效應,2003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8.1%,導致2004年除食品價格外的CPI上漲不足1%,那么,2004年接近14%的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對2005年CPI的傳導效應大致在1.5%左右(即所謂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上漲將強于2004年,但上漲力度不會很強),另外,服務類項目的上漲對CPI的貢獻在0.5個百分點左右。三項合計,2005年的CPI增長在3%左右。

  2005年經濟要重點關注的兩大問題

  影響2005年經濟增長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房地產的增長,二是出口增長。這兩方面都存在較大的隱憂。2005年的具體宏觀經濟政策操作要注意“兩防”,即防止房地產繼續向過熱方向發展,防止出口增長下降過快過猛對宏觀經濟產生沖擊。

  房地產的問題對中長期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影響重大。如果近階段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主要是對土地和地方政府的約束),房地產有可能繼續向“泡沫化”方向發展。最近關于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再起激烈爭論,這種爭論的結果將影響宏觀經濟決策及其效果,如果“不存在泡沫”論占上風,后果則意味著已經呈泡沫化傾向的房地產將會繼續加速發展,使“泡沫化”升級,甚至有演化為“泡沫經濟”的危險。這是我們最擔心的,特別是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過度偏愛和保護如果與正在對人民幣升值進行豪賭的大量國際游資結合,“泡沫經濟”的風險將迅速增大。相反,如果“泡沫經濟”論占上風,將有利于房地產“軟著陸”,中國經濟不僅2005年會較為平穩,未來較長時間也會保持平穩健康的快速增長態勢,這將是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幸事。因此,控制好房地產,投資過熱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另外,2005年要高度警惕出口增長可能出現的大幅回落對經濟增長產生的負面影響。我們估計,出口增長的顯著回落將對2005年中國經濟產生如下不利影響:一是使高度依賴于出口增長的沿海地區經濟增長明顯放慢,珠三角和長三角2004年出口分別增長25.3%和47.6%,且對出口的依存度極高,2003年廣東省出口依存度高達92.77%,上海為64.1%,江蘇浙江分別為39.2%和36.6%,在如此高的出口依存度下,出口增長的明顯放慢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相當大的壓力。二是出口增長的顯著放慢,將對國內市場產生較大的壓力,市場競爭由此再次加劇,價格逐步走低,從而導致企業利潤再次大幅縮水,如果這一形勢與最近幾年高投資形成的產能集中釋放相結合,有可能使經濟再次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三是影響就業增長和民工增收。對出口增長可能出現的大幅回落的不利影響要高度重視,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予以抵消。

  2005年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和調控方向

  為了鞏固宏觀調控成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及針對此輪經濟過熱的特殊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05年宏觀經濟政策采取“雙穩健”的取向,即由前期實施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轉變為“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具體的政策操作中重點體現結構調整導向,因此,又可以說今后一段時間內的宏觀經濟政策將是“結構導向的宏觀調控政策”,將繼續體現有保有壓和有緊有松的原則,在方式上仍然是采取靈活“微調”的方式,在手段上將更加注重運用法律和市場手段。

  投資政策走向

  2005年國家對投資的控制仍然較嚴格,主要是因為當前投資規模仍然偏大、投資增長仍然偏快,投資增長的“軟著陸”目標還未達到。因此,要繼續采取經濟、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和完善對投資增長的宏觀調控。如果2005年中期房地產及城建投資真正實現了“軟著陸”的目標,那么投資增長可能會明顯下降,此時,要防止投資下滑過度的問題,因為房地產和城市投資對整個社會的投資貢獻及其帶動作用都非常大,它們的顯著降溫可能使投資增長下滑過度。

  因此,2005年的投資調控政策不僅要在“兩個層面”做到“有保有壓”,更要采取靈活的措施,一方面,要抑制、防止房地產和城市建設投資繼續過快增長,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投資增長下滑過多,主要是為民營投資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推進投資的市場化。特別是后者,無論是投資繼續過熱,還是投資增長過度下滑,都要在進一步加快投資體制改革上采取更加積極措施,使投資體制或結構盡快實現“兩大轉變”,第一個轉變是使投資增長真正由政府主導型轉變為企業主導型;第二個轉變是政府對投資的監管方式由“硬干預”轉變為“軟干預”。第一個轉變主要體現企業在政策、法規約束下的投資自由化。政府需加快從私人物品供給上(投資和生產經營)退出,而公共物品供給在加強監管的條件下,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第二個轉變是2004年頒布實施《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重點。所謂“硬干預”就是主要采取行政的手段,主要是通過政府的審批制和政府直接參與投資,來實現對投資的管理,“軟干預”則指主要依靠采取法律法規、技術和環保標準、市場化的手段如利率和稅率杠桿來調控投資的增長。從此輪宏觀調控中顯露的問題看,由“硬干預”向“軟干預”轉變迫在眉睫。從《決定》的內容可以看出,促進這種轉變主要是采取“三制”,根據不同的投資性質或項目領域,分別采取審批制、核準制和備案制,對不使用政府投資資金的項目一律無需審批,小部分僅需核準,對采取核準制的項目僅需向政府提交項目申請報告,大企業還可特事特辦,打包處理項目規劃等。預計這些措施都將在2005年加快實施。除此之外,還需細化《決定》,制定更為周全、詳細的投資體制改革方案,重點是明確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的權限及規范各自的投資行為,促進社會投資結構優化和效率改善。

  金融和土地調控政策走向

  國家將繼續加強和完善土地調控和信貸調控的杠桿作用。繼續從嚴控制非農業用地的供給,抑制房地產和城市建設過度擴張,從源頭上繼續遏制投資過快增長。繼續凍結豪宅和高檔娛樂設施、形象工程建設和鋼鐵等過熱行業的土地供應;通過清理整頓、合理規劃等調整存量的辦法增加必需的土地供應量。今天中國房地產過熱及整個經濟的投資過熱,明顯與前期土地政策過松有直接關系,中國經濟仍然為粗放式經營的原因除了資本效率低、技術進步不快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土地的供給過松、土地市場發展的不完善,造成普遍性的土地粗放利用。我們認為,當前實行的嚴格的土地調控政策至少要堅持兩三年,而嚴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制度必須長期堅持,因為只有有了嚴格的土地供給約束,才能促使土地利用效率的不斷提高,盤活存量地產和房產,城市的住房和道路優化才可能最終實現。信貸供給要體現結構優化導向,從兩個層面做到“有保有壓”,一是對過熱行業如房地產、鋼鐵等行業繼續保持現有的緊縮措施,房地產過熱如果繼續發展,可采取結構性升息措施,即提高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房地產企業貸款利率,而對非過熱行業特別是弱勢產業和中小企業要采取較為寬松的信貸政策;二是對宏觀調控的重點行業要區別對待,也要體現“有保有壓”,對過熱行業中有利于內部結構優化的土地和信貸供給均要適當放松,如對中低檔住房建設的土地供給和資金需求要盡可能滿足。

  就業、消費政策和稅收政策的走向

  宏觀經濟政策總取向將由“擴張型”轉為“穩健型”,但由于受結構性和體制性因素影響,近幾年來就業增長和消費增長仍然偏慢,因此,我們預計,政府在增加就業和擴大消費上將會采取更為積極的政策。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消費的快速增長需要穩定快速的就業增長作為條件,國家宏觀調控目標正在由過去的過度偏重GDP增長而轉向追求就業增長和社會福利的改善。積極的促進就業政策可能考慮以下內容:擴大投資要與擴大就業相結合,對就業促進很小的投資項目需嚴格控制土地、稅收、金融等優惠政策,相反,對就業促進大的投資項目采取更加優惠的政策;進一步降低農民進城務工的門檻,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抑制大城市住房價格的上漲,同時改善其他條件,促進服務業的發展;鼓勵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部地區轉移。促進消費增長則可考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促進消費結構升級,使新的消費熱點以大眾需求為目標逐步擴散。嚴格遏制房地產的投機“炒作”的同時,支持和滿足住宅大眾消費增長;采取降低汽車消費稅費率、規范和促進汽車消費信貸發展、鼓勵經濟型轎車消費等措施,促進汽車大眾消費快速穩定增長。二是繼續加大整治食品、建筑和房地產市場秩序,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為消費增長創造寬松的外部環境。

  2005年將會加快醞釀稅收體制改革的方案,并出臺一些稅改措施。一是增值稅轉型2005年將在東北地區全面實行,也有可能在全國普遍推廣,如果投資增長過度滑落,將可能加快這一稅改政策的實施。二是燃油稅政策2005年有可能出臺,我們考慮,現在油價上漲基本都轉為三大石油公司的利潤,國家從油價上漲中得到的稅收較小,因此,有必要把油品提價和養路費改革一起考慮,改征燃油稅。三是農業稅將繼續減免,這對糧食主產區農民增收將會起到長期積極的作用。四是醞釀征收房地產稅和遺產稅方案,促進收入的有效再分配。

  課題顧問:陳東琪

  課題組組長兼執筆:王小廣

  課題組成員:樊彩耀 孫學工 劉國艷  曾智澤 常杰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經濟展望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