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19:25 《中國企業家》 | ||||||||
編輯/杜 亮 文/本刊記者 郭大鵬 杜 亮 本期封面文章要為讀者展現的是政界、企業界和各種經濟人物在這一輪宏觀調控中的活動。在這個故事中,我們試圖以商界的眼光來觀察中國剛剛發生的新一輪經濟“失意”周
我們描述“這一輪”并非僅僅提供一些“戲劇性”的場面。在與上一輪不自覺的比較中,我們發現,其實我們所記錄的乃是一個“中國商業生態環境”的變遷。這種變遷在沖突的狀態下得以充分體現。 首先,我們看到,在“全球化”的帷幕拉開之后,“重型化”民企和“整合者”登場了。他們是推動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的顯著力量,當然也無形中成了調控的主要對象。我們看到“這一輪”的“失意者”中,或如德隆、三九、復星等是銷售上百億的企業,或如鐵本、東方希望等是計劃進行數十、上百億元投資的企業。10年之間,商業力量的壯大讓人感慨,而百億級企業在周期中的應變能力及抗風險能力更令人扼腕。 其二,我們看到了商業力量與非商業力量的“博弈”,比之在上一輪“治理整頓”中商業力量“尸橫遍野”,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進步。在“博弈”的“天平”上,一邊是中央政府,一邊是與地方政府捆綁在一起的商業勢力,特別是“嗅覺靈敏”的民營企業。盡管一度是政府勢力占了壓倒優勢,但是我們依舊看到了談判與妥協。允許博弈,乃是中國向真正的商業社會過渡的重要環節。 其三,我們看到了大民企對大國企在這一輪周期中的挑戰、妥協以及合作。這種挑戰與妥協在10年前不可能存在。我們注意到,中國以大型國企為依托的國家戰略已逐漸成型,而成長起來的民企正在殺入這些大型國企特別是壟斷性國企的傳統領地。這種高傲的挑戰事實上成為某些民企在“這一輪”中鎩羽的重要誘因,他們的投資往往被指責為“重復建設”、污染項目。而對抗進行到最后,民企又不得不選擇妥協。在進軍大國企傳統優勢領域的過程中,選擇合作還是挑戰是一個值得民企深思的問題。 其四,“這一輪”,正是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的國策轉型期。而民營企業家們往往對此“渾然不覺”,以致其中一些人遭到了懲罰。一個企業家,不看大勢,是極其危險的。 最后,還有商界對于“這一輪”的廣泛自省。從惑到思,再到建立起可以應對“中國式周期”的生存法則,將使中國的企業界走向更加成熟。 詩曰:“冬去春花次第開,鶯飛燕舞各徘徊。疾風驟雨旦夕至,高唱低吟有去來! 詩表的是自然界生殺消長、生生不息的規律,以此對照近兩年中國商界在“這一輪”的際遇,又何嘗不是如此。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