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稅統一分析:告別優惠驅動 建立合理預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10:27 第一財經日報 | ||||||||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的統一問題,是近期一大新聞熱點。對稅率統一的大原則,各方并無異議;但對統一的時間表,各方看法仍有相當距離。簡單地說,就是一方要“急統”,認為統一稅率迫在眉睫,不能再拖;另一方堅持“緩統”,認為統一稅率會減少外商投資,建議有一個“5到10年的緩沖期”。 在“急統”一方看來,“統一”不是什么空穴來風。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
而在“緩統”一方看來,建立一個稅率并軌的過渡期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外資在中國的投資力度,也有利于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否則,在周邊國家如印度、越南最近相繼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的背景下,立即“統一”,就會影響外商的積極性。 毫無疑問,外商投資是中國改革開放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對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現代化和國際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國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08941家,合同外資金額10966.08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621.01億美元。除了豐沛的資金,外資企業還給中國帶來了現代的技術和管理,從而大大加快了中國與世界先進文明接軌的速度與程度。 然而,需要明白的是,外資并不是“活雷鋒”,資本流向遵從的是收益定律。20多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像中國這樣一直保持穩定政局、擁有龐大國內市場、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勞動力勤奮而廉價、政策比較優惠,因而對外資極具吸引力的國度是罕遇的。中國不僅是外資逐利的樂土,在客觀上也幫助許多跨國公司實現了全球供應鏈的優化,幫助許多中小型外資完成了資本積累和升級換代。 有了上述比較,對于外資就應有一顆平常心。對外開放是中國的長期國策,為外資提供好的投資環境也是長期的任務。但什么是好的投資環境?在我們看來,良好的投資環境應該是一組綜合指標,包括社會穩定、產權得到有效保護、各種要素市場發育良好、人力資源供應充分、硬件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備等,而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個統一、公平、透明的法治體系。透明、高效、公正的法治體系是對所有投資者的持久保障,也是不同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環境比較時最重要的指標。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認為,在引進外資方面,中國應該盡快告別對“優惠政策驅動”的路徑依賴。優惠政策只是整體投資環境中的一個因子,在早期中國的投資環境和前景還不明確時,它的供給能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其正向作用日漸遞減,負面作用越來越大。為了優惠,各地競相殺價,出臺種種畸形的政策(如超低價出讓土地、隨意減免稅收、給予財政補償);政策驅動,部門意志,長官許諾,在經濟行為中摻雜了太多的人為因素,雖有一時政績,但后遺癥十分嚴重;最后,優惠政策的另一面就是歧視政策、不平等政策,這既使內資企業憤憤不平,也有損外資企業在競爭中的形象。 客觀地說,不少外企對于內外資所得稅率并軌是認同的,早有準備的。但是,不少中國官員(尤其是地方官員)對他們過分的熱忱和輕易的許諾,反而使他們對稅率并軌迫切性的認識變得含糊,并加強了“能拖就拖”的心理預期。在一些地方,有的外商甚至說:“給我們的政策,連我們自己也沒有想到。” 我們期待內外資所得稅的統一要堅定不移地盡快推動,不是因為“今天闊了”,所以要“變臉”。相反,我們認為,稅率統一后,對中國的引進外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依靠綜合的環境競爭力,依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依靠對世貿規則的嚴格遵循(包括更多領域的開放),依靠透明公正的法治化體系(尤其是對知識產權的保障體系),這都是對我們更高的挑戰,亦是對投資者持久穩定預期的真正保證。 而對外資來說,所得稅并軌的影響主要是心理上的。借此機會調整一下心態,更深切地了解中國的政情、企業要求和社會心理的變化,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外資企業的吁求應該在更開闊和持久的方向展開,而不是謀求“超國民待遇”的優惠,哪怕只是三年五年。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