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良心是消除隔閡的力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09:10 新京報 | |||||||||
《新京報》1月15日報道:1月13日,香港富豪李嘉誠宣布,將他個人投資超過30年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近5%股權全數出售,套現所得約78億元全數撥入其私人公益慈善基金會,以推動在全球的公益活動。 據悉這是香港富豪歷來最大的一筆捐款。
距離常人,比如于我,李嘉誠先生實在遙遠得很。不是說地理分別、代際落差之類,而是說財富鴻溝。就像時下穿越鴻溝抵達我眼前的這筆“私房錢”,便大得令我難以想象。這個財富天文數字,首先標志著他作為經濟人的成功,看得我生畏。而他宣布將其全部作為公益慈善基金,并創下新的“香港紀錄”時,表現出的作為社會人的財富良心則令我生敬。 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橫亙在世人間的財富鴻溝,很難追溯至源頭情形。 但不爭的是,今天,就統籌效率與公平的永恒難題,世上現實可行的經濟、社會制度設計,仍無以交出圓滿答案。 所以,鴻溝兩分依然,填不掉、抹不平,我在溝的這邊,李嘉誠在溝的那邊。一目了然,站在我這邊的人很多,站在他那邊的人很少。對視,基于腳踩的立場,很易演化為冰冷的敵視———歷史說,昔如故,今如故,“仇富”與“嫌貧”的目光,甚至沖撞出拔刀相迎、揮戈相向。同時,歷史也說,“殺富濟貧”并非化解矛盾的根本良方,“均貧富” 理想只會導向共同貧窮而非共同富裕,文明進程催生的亮點之一,是慈善事業發芽、開花、結果。 “人生在世,能夠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時候,對社會有所貢獻,同時為無助的人尋求及建立較好的生活,我會感到很有意義,并視此為終生不渝的職志。”輕輕點開李嘉誠慈善基金會網站,我看到了這些話。 世界傳奇富豪、最大慈善家蓋茨,曾對自己“白天拼命掙錢,晚上又把錢捐出去”,有如是注釋:“我只希望能樹立一個榜樣,告訴人們:‘嗨,這樣做很有意思,我做的善事越多,我的感覺就越好。’”(2004年3月22日《參考消息》)。盡管李嘉誠的“能力所逮”與蓋茨尚有差距,但“感到很有意義”同他“這樣做很有意思”別無二致,體現出脈動一律的財富良心。 套用“河兩岸是生命之樹”這句話,我想,從財富的鴻溝兩分中發生、發展起來的慈善事業,應是根植于溝兩邊的生命之軀;我還想,在我國當前,不說距離我們更遠的蓋茨,榜樣李嘉誠若對他所站的溝的那一邊感染力強,不僅是我所站的溝的這一邊的幸事,更是整個社會的幸事。 □祝俊初(四川大學教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