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之食與高教之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4日 11:14 紅網 | ||||||||
1月13日《新京報》報道了一宗震撼筆者心靈的新聞: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名來自江蘇農村、家境困窘的女大學生,一連兩年靠在該校食堂撿別人吃剩的饅頭維生,去年飯卡總共才花了8.35元,她省下每月140元的困難補助,決心用這筆錢攻讀“雙學位”。雖然該校膳食中心發現后決定為這名女生免費提供一日三餐直至畢業,同時在食堂為其安排勤工儉學崗位,基本解決了她的果腹之憂,這件事依然讓筆者的心情難以平靜。
這名女生的困境,是否屬于全國高校的一項紀錄,由于并未列為高校和教育行政機關的統計范圍,缺乏與左鄰右舍的比較而難以判斷。但是,她至少不是唯一標本,而是高校貧困學生的一個代表。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連一些職業乞丐也未必愿意吃別人的剩飯剩菜,一個被俗稱為“天之驕子”的女大學生,卻揉碎羞澀與自尊,讓生存這樣的“低級需求”主宰自己的行為。在她的“大義凜然”之外,我看到的更有僅靠個人力量難以排遣的無奈,以及社會貧富距離逐年拉大情況下校園部分貧困生渴望關愛的冰山一角。 據報道,這名女生的情況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八食堂張經理去年12月22日早飯后偶爾發現的。而她則已如此生活了兩年,這也意味著她就在同學、工友的眼皮下生活了兩年而無人問津。我在欽佩她的生存毅力與能力的同時,卻難以對那些習慣剩飯剩菜以養活她的大學生們產生一點兒敬意。他們大都是靠父母和社會生活的消費者,經濟上并不獨立,但是,許多人卻養成一種豪門闊少的派頭,如果他們真的憐憫這位女同學,可以幫她買飯,可以向校方反映她的困境,唯獨不應當我行我素地浪費糧食與菜肴。這位女生之得,恰恰是眾多大學生和高校教育之失。高校在傳授給大學生書本知識的同時,并沒有把艱苦奮斗的精神傳授給他們。 人們時常用“人心不古”、“世態炎涼”等詞語來形容商品經濟時代的人際關系和愛心缺失,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確都有忽視愛心、忽視同情心的不足。這名女生越是坦然面對周圍留下剩飯剩菜的同學,越是心如止水,就越多地折射出她的行為已成周圍人眼中熟視無睹的習慣,就越發令人心痛。 幸而,高校貧困生的生存狀態已經引起教育部門的關注,國家在加大對教育經費投入的同時,還要求高校從收費中拿出10%來扶助貧困生。筆者認為,比從經濟上扶助貧困生更重要的,恐怕是從校園師生員工到社會各界對高校貧困生狀態的關愛。關愛貧困生,就該從自己身邊做起。 (稿源:紅網) (作者:江南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