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不應該是大田作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3日 06:55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蘇盈 實習記者 李可 發自北京 “中關村不應該是大田作物,而是種子田,是實驗苗圃,是代表中國走出亞健康經濟狀態的另一種發展方式。而現在,中關村的戰略地位非常不清楚。”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紀世瀛昨天(12日)表示,將把他對中關村的戰略思考作為提案,在即將召開的北京市政協十屆三中全會上提出。
在北京市政協新聞處提供的本屆政協大會熱點話題中,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模式問題被多次提及。北京市政協委員王培德對記者說:“從國務院當初建立中關村的初衷就是要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經濟建設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對中關村寄予厚望。剛開始還可以,但最近幾年不理想。” 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1999年6月,國務院再次批復加快建設中關村,要求中關村充分依靠科技創新和發展高技術產業實現經濟增長的模式。王培德所在的九三學社北京市委經過調研后指出,中關村科技園區近年來的經濟增長模式與國務院《批復》的要求存在有著偏離。 “一些區政府、管委會領導以GDP的增長作為業績的主要目標,注意力過度地集中在‘世界500強’身上,將吸引500強作為中關村的發展戰略,不但破壞了生態和原貌,也驅走了中小企業,這是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集中體現。”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在準備提交此次政協全會的題為《中關村科技園區經濟增長模式亟待轉變》的發言報告中說。 報告認為,國務院《批復》中所期待的以大量創新科技成果走向市場帶動經濟發展的局面并沒有出現。如今,中關村經濟增長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出讓土地環境資源、市場吸引資金,以技術投入換取經濟增長。 科研成果轉化平臺不完善和政府管理體制不順成為制約中關村經濟增長模式轉換的重要因素。據記者了解,目前中關村園區的幾大產業中,除電子信息產業外,其它產業的規模較小;新材料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尚未形成在國內有競爭力的產業群體;中關村的計算機產業雖已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但缺乏關鍵核心技術,高端計算機和網絡產品不多,產業尚處于國際計算機產業的中下游水平。園區內通信企業自主開發的新產品商品化仍較慢。 中關村科技園區一位企業負責人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現行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市區兩級事權劃分不明確;二是管理重心沒有下移到各園區。各部門的審批和管理行使權仍集中在市、區政府部門。他告訴記者:“園區管委會僅僅作為一個協調、服務和督辦的角色,遠遠不能滿足園區發展的需求,應該有管理、規劃和宏觀調控的職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