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課是安全傳承民俗的需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1日 11:52 紅網 | ||||||||
《重慶晚報》1月10消息,連日來,鞭炮聲不斷在酉陽縣各中小學校園炸響。這是該縣首次針對學生春節燃煙花爆竹,預防安全事故開設的一門應急課。孩子們學習興致頗高。 筆者看了此則消息不竟為酉陽縣教育部門這一舉措叫好。因為這不僅是傳承民俗的需要,而且又體現在當今以人為本、安全過節的需要。
民俗的傳統力量是很強大的,這個強大體現在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燃放爆竹慶賀春節,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人焚竹發聲,名曰“爆竹”。爆竹的原意在于驚憚和驅逐惡鬼。《荊楚歲時記》中記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惡鬼。”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但是,鞭炮帶給人年味喜慶的同時,也對環境安全、人身安全等形成了威脅,正因如此,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為了安全的需要,全國許多大中城市紛紛禁放煙花爆竹。行政命令是簡單也是有效的,但從此我們這樣一個充滿民俗的春節,變得沒有多少年味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沒有了爆竹聲,除夕夜與平常一個禮拜天還有多大區別呢?這種“因噎廢食”似的禁放,從一開始就引起了民眾和專家的質疑,以至成為每年兩會的熱門議案和提案。近幾年,一些禁放鞭炮的城市已順應民意,開始解除禁令,實行有限制地禁放。這與其說是與時俱進,不如說是回歸傳統。 酉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春節燃放煙花是土家族一直沿襲下來的風俗習慣。孩子們對燃放鞭炮興趣極濃,但許多學生對煙花爆竹的危害認識不足,致使每年春節期間都有被鞭炮炸傷、火災等事故發生。為保證學生及其家庭財產安全,開啟這門“鞭炮課”不僅是非常及時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事實上可以通過這種示范,在各個城市里推廣開來,讓廣大的青少年在熱鬧過節的同時,學會一些自我保護意識,在安全中燃放爆竹,在快樂中傳承民俗文化。 走出課堂,學會課堂上沒有的知識,這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素質教育。筆者期盼更多城市學校的孩子也像酉陽的孩子們那樣,從應試教育的課堂上走出來,在更多的領域學習自然和社會知識,這將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稿源:紅網) (作者:徐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