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時評:一個法定義務將了多個法定義務的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1日 06:59 中國青年報 | ||||||||
青山 2004年12月27日,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就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接受采訪時說,依法接受普查,是公民和法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必須采取措施,進一步解除普查對象的思想顧慮,
此前,國家統計局及許多省、市、區縣的負責人也多次強調,經濟普查取得的資料,僅限定用于經濟普查的目的,絕不會用來查偷稅漏稅等違法違紀問題,也絕不能作為有關單位實施處罰的依據,普查對象的顧慮完全沒必要。 有關部門和地方,為何一再強調經濟普查不會與稅收、各種行政管理費用掛鉤,政府不會“秋后算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法人和個體經營戶的實際經營數據,與他們向稅務、各種規費部門提交的數據不一致。有關部門希望以承諾打消人們的顧慮,為經濟普查提供一個真實的數據。如此,人們不禁要問,經濟普查重要,需要真實數據,難道稅收、規費就不重要,就可以用假數據? 依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如實申報資料是公民和法人的一個法定義務。同時,依據稅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如實申報資料,也是納稅人的法定義務。如果二者數據一致并且都是真實的,說明大家都認真地盡了義務;假如二者不一致,納稅人提供虛假數據的時候肯定就沒盡到法定義務。如何處罰,稅法對此有明確規定,難道法律會因官員的承諾而走樣?從這點上看,一個法定義務將了另一個法定義務的“軍”,經濟普查條例將了稅法的“軍”。 納稅人心中的顧慮,各級官員的承諾,給大家一個強烈信號,就是稅務、工商等部門在依法履行職能過程中得到的一些數據已經失真,表明有關職能部門在執行國家相關法律上可能沒有盡職。 另外,某些地方政府和統計部門也有思想顧慮,擔心普查數據一旦與常規統計數字不一致,甚至出現相差較大的局面,難以向政府和領導解釋、交代。日常統計依據的是統計法,如實申報數據也是各級官員的法定義務。如果這次經濟普查與日常統計的數據有差距,或者普查有問題,或者平時統計法執行得不好,經濟普查條例就將了統計法的“軍”。 把“家底”摸清,利于國家制定政策,利于個人決策,經濟普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不能因為這個重要,就忽視其他法律法規,更不能為突擊某個當前重點工作而漠視法律。道理歸道理,現實是現實,不管怎么說,一個法定義務將了多個法定義務的“軍”,一個普查條例將了多個法律的“軍”,這是一種怎樣的尷尬與無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