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功能不能被扭曲為掠奪農民利益的吃水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0日 14:33 紅網 | |||||||||
隨著社會救助體系的框架逐漸形成,臨時性、應急性、救濟性措施已趨向于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廣大農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種救助貧困人口的制度,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去年,福建省傾財力在全國率先建立起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提出應保盡保的原則。這舉措,為我國全面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彌補社會救助的“城鄉差距”樹立了榜樣。但是有一種現象卻讓人擔憂,那就是在一些地方,以“低保”、“社保”為主要形式的底線保障已開始被扭曲、濫用。
據最近一期《南風窗》載文,農民被征地了,衣食無著嗎?讓你吃低保還不行嘛!一名基層官員私下坦言:“有了低保一條線,再大的利益調整都不怕!”有“低保”,群眾因利益受損而釀成的突發事件概率大大降低,“低保”是當今強勢話語,拿這向老百姓說事兒,老百姓往往一時語塞、無從頂嘴,就是激起上訪、群訪,上面查下來,只一句“我們已經充分考慮了群眾的利益,給他們個個都上了低保呀”,往往就能獲得原諒,順利過關。“低保”已成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好吃的套餐,既好吃,又好看,既顧全了穩定大局、農民利益的面子,又確保了最大程度降低‘改革與發展成本’的里子。” 這種“有了低保一條線,再大的利益調整都不怕!”的做法,其實對我們的社會卻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表面上看,農民征了地,讓你“低保”,衣食可以基本解決,也就“穩定、和諧”了,事實上這種“穩定、和諧”也只是暫時的。“低保”每月領取的錢,多的不過一百來元,少的幾十元,勉強解決了柴米油鹽,但一旦家里有人生病,孩子上大學,他們就會面臨著困境。老百姓不是傻子,只不過當地政府要豪奪,他們顯得無奈罷了。曾報道的義烏市廿三里鎮如甫村村委會,2002年有450余畝農田征用,村民以當地最高征地價格、約每畝5.3萬元獲得征地補償,而政府拍賣該村土地使用權的地價每畝卻是200多萬元,政府直接從中獲得的土地出讓收益每畝高達195萬元,這種豪奪能說被征地的農民就沒有意見? 事實上每次的征地,真正鼓的是當地政府的錢袋子,而進農民錢袋子只是進政府錢袋子的一小部分,這也是一些當地政府熱衷于征地的原因。“低保”已變相操作為地方政府以最低成本重新配置的經濟因素,成了“淹沒”群眾利益的“吃水線”。農民失去了土地之后,一旦失業,這些錢坐吃山空不了幾年,衣食就會面臨著問題,帶來的隱患也就可想而知。 有誰不想富裕,而喜歡吃“低保”?筆者曾在某縣委部門任職時,當過一年多的扶貧工作隊隊長,一位老伯堅決不吃“低保”,他說:“只要我家不挨餓,再苦再累也不吃低保。”并不是這位老伯的風格高,而是吃“低保”、拿救濟,在鄉村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莊稼人最瞧不起的是好吃懶做、伸手向別人要的人。 沒有哪個農民愿意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有手有腳有體力就能干活,只要有土地就能種出莊稼來。去年中央政府宣布5年內取消農業稅,農民對土地的期望值更高了,土地長出的“收成”也就高了。而地價也在年年上漲,按理水漲船高,征地也應該提高給農民的補償,但一些地方并沒有多給農民補償,農民平等參與分享土地非農收益的權力而被剝奪。我們不可否定,由于失去土地而返貧的農民在逐年增長。 征地給當地政府聚集了財富,卻也帶來了更多的“低保戶”。更多“低保戶”的出現,決不是一種好現象。和諧,需要良好的秩序來作保證。“低保”本意是利民和護民,但這種功能秩序卻被一些地方官員歪曲、變異。如果這種現象不能盡快“剎車”和杜絕,農村不穩定因素就難以消除,而且會影響農村的奔小康。因此,我們的社會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