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發展商品經濟才能富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9日 17:59 《財經時報》 | ||||||||
——紀念《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20周年 高尚全 20年前,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當時的大環境是:農村改革已經取得了突破,而相比起來,城市還在維持僵化的經濟體制
改革動因 當時中國經濟的主要弊端,首先是政企不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經濟部門直接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企業失去了自主權,結果宏觀經濟決策沒搞好,微觀經濟活動又管得死,嚴重壓抑了企業的生機和活力。 其次是條塊分割。把完整的國民經濟實際分割為眾多的部門所有制和地區所有制,造成了部門壁壘、地區封鎖,限制了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經濟聯系,影響了行業之間、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協作,使企業的生產能力不能充分合理地發揮。 第三是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計劃來管理經濟,這就使企業缺乏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 第四是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在分配中未能真正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嚴重挫傷了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的局面,嚴重壓抑了企業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 以上這些弊端,使社會主義經濟失去了活力,嚴重地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 綱領性文件 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過將近6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十二屆三中全會認真總結經驗,于1984年10月20日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決定》闡明了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規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質、任務和各項基本方針政策,在理論和政策上有多處重大突破,是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改革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決定》的一個重大突破,就是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決定》強調:“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只有充分發展商品經濟,才能把經濟真正搞活,促使各個企業提高效率,靈活經營,靈敏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而這是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計劃所不能做到的。” 同時,《決定》也指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廣泛發展也會產生某種盲目性,必須有計劃的指導、調節和行政的管理,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是能夠做到的。 鄧小平同志對這個《決定》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這一論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發展市場經濟的基礎 《決定》公布至今已經20年了。回頭來看,《決定》極大地推動了改革事業,為以后的科學技術、教育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創造了條件,具有歷史性意義。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1984年中央《決定》中提出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概念,也就沒有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理論的突破。 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同后來制定的各個重大決定內容相比,對一些問題認識還不充分,采取的措施也不到位。當時,鄧小平就從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尚處于探索階段的實際考慮,說它是“一個政治經濟學初稿”。 正如鄧小平所料,此后的20年里,黨的十四大,首次明確地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十五大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這些決定都延續并發展了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指導中國的改革事業沿著正確的道路進行。應當看到,《決定》通過2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而且新問題不斷出現,其中有人們觀念上的原因,但主要還是由于體制和制度的不完善。 當前,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事業正處在關鍵階段,經濟發展也處在重要關口,正處在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關鍵時期,這也是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消費結構發生劇烈變動、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調整的時期。 中國面臨著許多必須解決而且回避不了的問題,有許多必須抓緊而不能拖延的任務。當前,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解決突出問題,應對關鍵時期,進入“黃金發展時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