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還是市場:國有資產監管走向何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9日 12:11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賀軍編輯:韓曉靜 在2004年中國經濟的跌宕起伏中,有一個國務院機構的身影在前臺出現得越來越多,聲音越來越響,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這個機構是誰?它不是一向位高權重的發改委,而是在2003年才正式成立的國資委。
作為國務院特設機構的國資委,其基本職責是代表國務院承擔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角色,指導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重組,對所監管企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進行監督。從近兩年來國資委的舉措來看,國資委正在積極地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充分顯示其影響力:不論是進行宏觀調控,還是國有企業的重組;不論是國有企業成立董事會,還是在全球招聘央企高管;不論是國有資產的流失問題,還是禁止大型國企的MBO;不論是管理中央企業,還是指導地方國企改革……都能切實感受到,國資委的影響力正在穩步擴大,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正在強化。 從近期國資委的一系列動作看,對國資的管理正在不斷強化,越管越緊,越管越細。比如主輔分離改革,這涉及到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問題,國資委正在強力推動;中央企業的全球高管招聘,這涉及企業的人事問題,國資委在越俎代庖;國有資產的出售與重組,涉及到國有資產流動問題,這是國資委要嚴加管理的內容。就筆者所了解到的部分情況來看,一些中央企業對于國資委的具體管理頗有怨言,認為國資委管得太細,會影響它們的正常經營。筆者的一位朋友在國資委轄下一家中央企業任職,該企業同時又是香港上市公司。這家企業就抱怨,當他們按照國際會計準則準備了一套材料之后,還要按國資委要求的格式和內容再準備一套來上報。所有的文件堆起來有一層樓高,十分牽涉精力。尤其是部分央企同時也是海外上市公司,國資委對它們的管理方式,與國際市場的要求在很多地方格格不入。 最近在北京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放話:央企不能在規模上進入本行業前三位,就要進行重組。此言一出,在中央企業中引起了巨大震動。據悉,當前國資委管理的178家中央企業中,不是行業排頭兵的并不是一兩家,所以在安排2005年工作時,往大里做成為不少中央企業工作的中心內容。然而,單憑規模不夠大就對企業進行重組,理由不充分。國資委作為國有資產的出資人代表,應該考慮的問題是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央企規模的大小,不但有最近兩年經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歷史原因和客觀原因。如果國資委以規模論生死,將會導致央企出現圍繞主業去“攤大餅”。 除了中央企業,地方國資管理中與國資委的矛盾,也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國資委不直接管理地方國資,但負有指導責任。對于地方的國企改革如何深化,地方國資委與中央國資委由于利益不一,做法也就各異。總體來說,中央國資委對中央企業注重“保”,而地方國資委對地方國企注重“賣”。以河北省的國有資產重組試點為例,邢臺鋼鐵、石家莊鋼鐵中的國有股份均從100%退到了26%和30%,三家企業的合資方都是外資。與邢臺鋼鐵、承德鋼鐵等在一起,石鋼今年初就被河北省政府列入了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試點企業名單。對地方國資改革中設比例、設期限的做法,國資委有不同看法。在國資委看來,很多地方政府對國有資產重組政策的認識有偏差。由于地方企業受到的財政支持少,困難多,地方政府出售國企的沖動自然也就較大。很多地方政府都列出了國有資本退出的時間表,有的提出了國有股在企業中要降到30%以下。但國資委人士表示,對“處置”國有資產,國資委“從來沒給過地方明確的期限。”據透露,國資委已意識到這一點,已頒布了相關文件加以抑制,“誰再違規操作就要追究誰的責任”。 一些地方國資委人士表示:“我們現在的壓力很大,國退民進的產權改革既不能操之過急,因為牽扯各方面的利益太多,但又不得不快速推進,完成任務。”而對于國資改革的進展,“省里面很急,連續兩年都列為了四項重點工作之一。”可以預見,未來中央與地方在國資改革問題上的分歧和矛盾將會加大。在地方來看,普遍認為國資委成立之后,比原來的經貿委那樣的“婆婆”更像“婆婆”。 在筆者看來,面面俱到的監管,已經脫離了深化國資改革應該有的目標——使國有資產更有效率地在市場中發揮作用,實現保值增值。而現有的管理,正在變成管住國有資產的一道關卡。 在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的一次內部討論中,大家幾乎一致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的部委級的機構中,國資委可能是權力最大的一個。它管的是一些居于壟斷地位的大型國有企業,這可是真金白銀的國有資產!但是,國資委影響力加大背后的計劃管理傾向,值得高度重視,因為這種管理模式,難以承受未來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化體制的需要,必將造成更大的沖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