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遭恐嚇是一個相當值得警惕的信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7日 10:48 新京報 | |||||||||
據《新京報》1月5日報道,新年上班第一天,中國證監會就遭遇爆炸恐嚇,雖然警方三小時偵察未見異常,但對公共政策部門來說,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近幾個月來,北京連續發生多起炸彈恐嚇事件。這些恐嚇事件多半是針對商場、超市、飯店等人員密集地帶,其目的是以敲詐勒索或發泄私憤為主。但現在,恐嚇面向政府決策部門,就不僅僅是發泄私憤那么簡單,其動機可能是想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引起有關方面
那么,恐嚇證監會想達到什么目的呢?看看股市的現狀,也許就明白了。新年開市的第一天,股市就給投資者來了一個下馬威,大跌23點,上證綜指報收于1242.77點,創5年新低。這對那些對新年股市還懷著微薄希望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 再往前看,整個2004年,盡管前有“國九條”這個固本強基政策的出臺,后有暫停新股發行利好的推出,但在股市10多年的發展歷史上,投資者仍然損失慘烈,不僅大批的投資者被套牢,導致人們對股市喪失了信心,就連監管層一向呵護有加的融資功能也基本喪失殆盡,股市呈現出少有的“多輸局面”,以致民間流傳著炒股是最危險的職業這一說法。 中國股市淪落到今天這種人人共棄的局面,不能歸罪于管理層,但監管部門無疑是要負很大責任的。因為它所掌握著的政策資源是決定市場冷暖及保護投資者權益到位與否的最關鍵環節。 這些年來,證券市場的種種腐敗和違規違法現象,像欺詐、造假、挪用資金、行賄受賄等等,無不與監管層的監管不力甚至姑息縱容有關。 監管層只是口頭上而不是真正地落實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理念,充分保障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以致股市變成各種成分的企業的“取款機”,甚至在“無意”中成為某些富豪的“孵化器”。 如果說,在10多年前股市剛誕生的時候,以國為本具有歷史的合理性,那么今天,更應該提倡的是以人為本。 以此來看炸彈恐嚇,盡管每個事件原因不一,但作為一個整體,則反映了社會矛盾的聚集和激化。一方面,各種社會矛盾不斷產生并積累;另一方面,社會缺少比較有效的疏導途徑來消除這些矛盾,由此也就逐漸造成了相當部分的社會成員尤其是利益受損的弱勢群體,其心理始終處在一種焦慮和高壓狀態之中,當遇到比較激烈的矛盾沖突時,這種矛盾就會通過一些極端的形式表現出來。 化解矛盾沖突,避免危機發生,要求政府決策部門在制定、實施公共政策時,必須堅持民本取向,努力實現社會公正。因為,公共政策堅持什么樣的價值取向,決定著政策實施的性質和成效。 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市場重效率,社會管公平。公共政策只有堅持利益分配和機會分配的公平公正,才能既維護市場效率,又鞏固社會正義。換言之,只有讓所有社會成員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才會有社會的安寧與和諧。 □鄧聿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