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印度洋海嘯波及中國經濟 > 正文
 

防災救災是全球公共外交新契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5日 10:45 新京報

  印度洋海嘯發生之后,全球各國向受災國家的援助正在源源不斷地送往災區。

  這其中包括大量的藥品、生活必需品和錢款,也包括人員在內的救援隊伍。對于受災地區的國際援助,其主要來源在于人類共有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幫助人類同胞戰勝困難的同時,這場災難的救援工作,也給全球的公共外交提供了新的契機。

  公共外交是一種塑造國家形象和影響全球公眾輿論的外交方式,其基本手段主要是有效的外交政策和主動的宣傳措施。而印度洋海嘯帶給全球各國的公共外交機遇在于,如何能夠找到一種合理和有效的方式,在幫助受災國家渡過難關的同時,能夠在國際范圍內樹立一個國家良好的國際形象和國際責任意識。

  美國媒體在印度洋海嘯后發表評論認為,美國應當通過對東南亞地區的救援工作,重新塑造美國的國家形象,打消當地各國的反美情緒。作為中國,不必認同這種從政治利益出發的實用主義外交心態,但是對于防災救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外交附加值,卻必須加以重視。這種附加值首先就體現在公共外交上,就是否能及時迅速地對全球局勢做出正確反應,并且適當向國際社會闡釋政策,影響國際輿論,塑造災難地區人民心中的國家形象。

  全球防災救災工作的首要延伸,就是檢驗一個國家的公共外交能力。目前全球各國在防災救災中,都注意本國政策在當地和全球范圍內引起的反應。同時,一個國家的國際責任不但需要實際行動,也需要適當表達。許多國家領導人都在新年致詞或講話中對災難志哀,正是本國的國際責任感的有效表達。

  防災救災中的全球公共外交,第二個層面體現在民眾認知和參與國際救援活動的程度。與傳統的精英外交不同的是,全球救援活動是各國民眾親眼目睹的,毫無秘密可言。而救援行動也多是民眾之間的直接接觸。

  因此,國家形象的樹立,客觀上還在于一個國家的民眾是否能夠關懷災區。防災救災努力應當整合民間外交力量,包括非政府組織、慈善機構,并且為他們提供表達關懷的發言渠道。民眾在救災外交中的努力,能夠促進政府工作,并且為國家形象加分。

  全球公共外交的第三個層面,是預防性公共外交的建立。對于防災救災來說,不但要防止救災過程中的人為失誤影響輿論,還要從發展的眼光看待災后重建和預警體系建立,并且擔負其中相應的領導責任,都是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的重要前提。

  而這首先需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策和行動。因為如何防止災難后果擴大,或者是災難重演,對于全球公眾的重要意義在于:它可以說明承擔國際責任,并不能簡單就事論事,而必須從人類長遠利益出發考慮問題。

  面對自然災難,我們首先要對人道主義救援致以最高的敬意,因為這種出于對生命最無私的尊重,并不因為利益需求而發生任何變化。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相信,基于國際道德和人類良知的外交政策,是體現國家精神和民族形象的最佳方式。公道自在人心,這種方式不需要刻意經營,卻能夠獲得最大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應當回避在全球防災救災過程中贏得的國家敬意;鼓勵國家敬意,善用公共外交,有助于中國更好地成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防災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元旦節
元旦和弦鈴聲專題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