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制度正義走向社會和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3日 08:27 新京報 | |||||||||
建設和諧社會系列評論之二 2004年的中國政治是以人權入憲開始的,以建設法治政府的構想為樞紐,最終形成了和諧社會的理念。可以說,這三大理念已經比較清晰地勾勒出了2005年以至未來更長時間內中國社會制度演進的方向。
2004年我們目睹了眾多的災難:一個又一個煤礦發(fā)生礦難,不良商人以假藥和劣質食品危害民眾健康。 2004年,我們也看到了眾多利益沖突:失地農民和拆遷戶與開發(fā)商和地方政府的沖突,民營石油企業(yè)與壟斷企業(yè)之間的沖突,業(yè)主與房地產開發(fā)商和物業(yè)公司,等等,在這些利益沖突中,甚至不乏非理性的因素。 不過,2004年又帶給了我們很大的希望,因為,我們也在初步架構解決這些沖突的制度框架,在這一框架內深化、細化改革,將使我們的社會逐漸走向和諧。 2004年最重要的公共事件是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在憲法中寫入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幾乎與此同時,法治政府的概念開始變?yōu)橐?guī)范性文件:3月份,國務院印發(fā)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7月份,《行政許可法》付諸實施。 人權入憲和初具規(guī)模的法治政府框架,大體框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范圍和目標。那就是,通過擴大基層民主,逐步構建民眾自我治理的基本架構;通過司法改革和行政改革,疏通各個利益群體間理性地討價還價的渠道,確保個人在法定的渠道內可以理性地維護自己的權利不被權力侵犯。 去年年底,民政部公布了《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稿)》,并召開了聽證會。這部修訂稿新增和修改多個條款。它規(guī)定,城市基層政府不得干預依法屬于社區(qū)居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其中包括,不得指定、委派或撤銷居委會。近年來在城市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業(yè)委會的法律地位也有所提高。上海、重慶、廣東等地高級法院陸續(xù)承認業(yè)主委員會可以在維護業(yè)主權益的訴訟中充當原告。這一做法今年可能會被其他地方模仿,從而有利于將此起彼伏的業(yè)主維權活動納入到理性的司法渠道中。 聽證會成為民眾參與民主決策的一種有效途徑。尤其是北京市人大首次召開立法聽證會,考慮到民眾的普遍意見,對《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某些難以執(zhí)行的條款進行了適當調整,使民眾的意見通過法定渠道上升為法律。立法聽證會未來將會更為頻繁地出現(xiàn)在地方立法程序中。 在更高層次上,民主也在逐漸深化。10月份修改后的《選舉法》增加了“預選”規(guī)定,去掉“反復醞釀”“討論” “協(xié)商”的提法,選舉結果將更有效地體現(xiàn)民意。選舉委員會也可以組織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回答選民問題,選民將有機會深入地了解候選人情況,更好地行使民主權利。 2004年,檢察機關的改革可能最具有實質性意義。今后檢方可以提前介入到公安機關的刑事案件偵查中,指導公安偵查。檢察院的法律監(jiān)督權將會獲得一個有效的切入點。同時,司法部則安排對司法鑒定體制和公證制度進行改革。 信訪制度也在醞釀改革。國務院信訪局主張強化信訪辦的權力,使之具有督辦權。于建嶸等學者則建議從行政、法律、政治三個層面考慮對信訪制度改革,將受理的各種案件移交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處理。 這些正在進行的改革和已經提出、醞釀并將在2005年實施的改革方案,合乎憲法規(guī)定的保護人權的精神和法治的基本原則,有利于規(guī)范、約束政府的權力,保障民眾的權利,構筑一個更為公平的利益溝通與談判機制,從而有可能形成一個正義的政治法律秩序。這樣的秩序,正是社會和諧之本。 中國人所追求的善治,就是社會的和平、利益的和諧。致力于培育以正義為基本原則的法治秩序,將使我們得到和諧社會的目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