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200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2日 15:41 經濟觀察報 | ||||||||
孫立平 作者: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2004年是一個重要的年頭。這個重要性不是表現(xiàn)在新的戰(zhàn)略、政策和理念的提出,而是表現(xiàn)在2003年提出的一系列戰(zhàn)略思想在這一年中開始逐步展示出來。我認為,就目前而
第一,在利益格局上,部分弱勢群體狀況有所好轉,總體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目前相關的信息有點模糊不清。可以肯定的是,2004年農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長。農民收入增長在八年徘徊之后,2004年出現(xiàn)較為迅速的增長。但我們必須看到,農民收入的增長主要來自國家的補貼和糧食價格的上漲,其在2005年的可持續(xù)性則是個問題。 但另外一組數(shù)據(jù)卻表明了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根據(jù)2004年全國5萬戶城鎮(zhèn)住戶抽樣調查結果,高低收入組人均收入之比為9.5∶1,比去年同期9.1∶1有所擴大。也就是說,不同收入組之間的收入差距在繼續(xù)擴大。 農民的狀況在改善,全國總體的貧富差距卻進一步拉大,究竟誰更窮了呢?這個問題是耐人尋味的。一個可能性是在原來的包括農民的弱勢群體中出現(xiàn)了進一步的分化。 特別要提到的是,除了農民之外,由于通貨膨脹因素,城市當中的一部分貧困群體的生存狀況在惡化。原來我們調查發(fā)現(xiàn),城市貧困群體的生活之所以還能湊合下去、還能維持,是有幾個因素在起作用:一是非正式的就業(yè)機會比較多;二是社會支持系統(tǒng)在起一定作用,比如家庭;另一個就是最近幾年經濟低迷物價在下降,特別是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但是2004年的情況卻不同了,雖然從總體上來說,通貨膨脹的數(shù)據(jù)不是很高,但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對這部分人影響較大,對這些人來說,這就是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在社會結構上,用三句話來概括:利益集團化過程開始,中下層分化加劇,精英與大眾的斷裂凸現(xiàn)。 一些關于利益格局的模糊數(shù)據(jù)也許表明了一個現(xiàn)象:中層和下層之間的分化可能在進一步突出。這種分化與2003-2004年整個社會的背景有關系,這個背景就是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相結合。在這當中,不同群體的損益是不一樣的,有的在這個交織中總的收益要更大,或者說沒有什么損失。另外一部分群體,它的收益要小于在通貨膨脹中的損失,或者說只承受了通貨膨脹的代價,但沒有從快速的經濟增長中獲得好處。 同時,精英和大眾之間的裂痕進一步的加深。典型的是郎咸平引起的爭論。很難說爭論雙方誰對誰錯,因為這是不同的利益。其中,精英和民眾之間的裂痕已經大大地加深。在網(wǎng)絡上,人們可以看到對精英的奚落和羞辱越來越多,而精英本身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專橫和霸道。當房地產商說,我們是給富人蓋房子而不是給窮人蓋房子的時候;當北京的出租車公司所有者說,換什么樣的車型是我們公司的事情與消費者無關的時候;當有知識精英說普通老百姓反對我的觀點恰好說明我正確的時候,我們既可以體會到精英的霸道與專橫,也可以體會到精英與大眾的裂痕在加深。裂痕的加深會導致“上層階級化、下層碎片化”的結構形成。應當說,這是值得警惕的趨勢。 在這種結構背景之下,我們應當關注利益集團化的問題,即利益集團的生長及其對宏觀經濟社會政策的影響。2003年房地產商成功地反對掉了121文件;2004年北京出租車行業(yè)在車型更換中體現(xiàn)了自己的意志;足球革命雖然可能失敗,但卻對行政體制發(fā)出了迄今最大張旗鼓的叫板;還有年底民營企業(yè)反對成品油經營壟斷的呼聲等等。這說明,經過20年市場的發(fā)育,利益在分化,多元化的利益主體在形成。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已經開始進入集團性利益博弈的時代。但目前的問題,一是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發(fā)育的程度相差太大,制度為兩者提供的空間也不一樣;二是缺乏規(guī)范利益博弈的制度安排。 第三,在社會矛盾與社會沖突方面,大體的判斷是:政治基本穩(wěn)定,社會矛盾突出。 2004年的利益表達事件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征地、拆遷、農民工工資拖欠、勞工權益,成為導致利益矛盾的基本原因。其中相當一部分增加的上訪者是因失去土地而又未得到妥善安排、公正補償?shù)霓r民。 但同時我們必須看到,整個社會政治基本穩(wěn)定。有一個必須要澄清的概念就是,人們一提及社會矛盾突出就非要說成是什么樣的危機,并習慣性地將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與政治穩(wěn)定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目前的群體事件主要是利益表達,政治化和意識形態(tài)化的程度很低,對政治穩(wěn)定的影響也相對有限。社會矛盾主要通過治安惡化、犯罪增加的方式來體現(xiàn)。我認為,中國目前不存在大規(guī)模社會動蕩的可能性。我們應當看到,政治穩(wěn)定的基本機制在開始形成。目前政府掌握的資源,積累的處理突發(fā)事件的經驗,精英的聯(lián)盟,還有底層的碎片化,都使得這個社會在政治上趨于相對穩(wěn)定。而這正好是冒點風險解決社會矛盾的好時機。 2005年將是促進和諧社會建立的關鍵一年。和諧的基本涵義就是利益均衡,建立和諧社會就是建立一個以利益大體均衡為基礎的社會。從另一個角度說,和諧社會就是利益表達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