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印度洋海嘯波及中國經濟 > 正文
 

印度洋生死浩劫呼喚全球共防災難體系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1日 16:23 中國經營報

  作者:陳亮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的強烈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南亞、東南亞和非洲多個國家。截至北京時間29日19時,遇難者總數已超過8萬人。印度洋地震大海嘯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演變成一場巨大的人間慘劇,頓時使旅游勝地變成了“人間地獄”。世界為之哀悼。

  記者在采訪多位專家時了解到,他們也與美國地質調查局信息中心的專家韋弗利.帕森一樣,發出了諸多“如果”的設想:如果之前在印度洋建立了海嘯預警機制,如果能居安思危給人們提供防護教育,這次災害也許不會奪去這么多人的生命……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曉東表示,海嘯在深海的速度平均在200米/秒左右,如果時間來得及,是可以作出預警的。

  美國地質調查局在檢測到大地震之后本來試圖通知印度洋沿岸各國防備海嘯,可是竟然無法找到與這些國家溝通的途徑。

  “大多數人(遇難者)都可以被挽救,如果他們(印度洋沿岸國家)有海嘯預警機制或潮汐檢測系統的話。”帕森說,“我想這對他們來說是個教訓。”目前,在太平洋沿岸,僅美國就在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建立了兩個海嘯預警中心,由美國地質調查局指揮。但在印度洋沿岸,竟然沒有一個這樣的預警中心。

  帕森說,政府應該指導居住在海邊的國民在發生地震后離開海邊。由于地震震中在海底,震波傳遞到海岸一般需要20分鐘到兩個小時,如果當地居民組織得力,這段時間足夠人們逃生了。“這顯然是因為印度洋很少出現海嘯,規模如此巨大的海嘯更是鳳毛麟角。這讓印度洋沿岸國家降低了防范意識。同時,政府也沒有給予國民相應的指導。”

  更為要命的是,由于印度洋沿岸國家沒有預警機制,更造成了這些國家與其他國家在分享相關信息時渠道不暢。以本次海嘯為例,美國地質調查局在檢測到大地震之后本來試圖通知印度洋沿岸各國防備海嘯,可是竟然無法找到與這些國家溝通的途徑。

  據悉,太平洋海嘯預警機制在1965年設立,由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管理。目前參加這一體系的成員國包括環太平洋地區的主要國家、法國、俄羅斯等,還有中國。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家并不在成員國之列。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研究員楊華庭給記者分析了預警機制的原理:預警機制通過各種不同的地震監測系統獲取地殼運動的信息,并通過電腦模擬出海嘯可能形成的地點及移 動方向。通過模擬運算的結果,結合海潮感應器對海潮流動數據的實時更新,預警系統可以提前向可能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通報海嘯的規模、移 動速度、可能襲擊的區域以及預計到達的時間,使當地政府能夠提前采取預防措施,減少海嘯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有關專家指出,地震監測系統顯示發生在印尼海域的強震,但由于在環印度洋區域內沒有設立對于海潮的感應系統,所以無法判斷地震引起的海嘯將向何處移 動。

  除此之外,“即使有了海嘯預警機制,印度洋區域國家的人們也沒有一些宣傳教育,結果也不會好到哪里去。”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環境預報室副主任于福江認為,這方面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由于每年要發生數百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因此日本對建筑物的防震能力有十分嚴格的要求,日本人都受過地震來臨時的逃生訓練。然而,印度洋沿岸國家卻沒有這方面的教育和訓練,導致人們的意識“淡化”了。

  類似于全球反恐機制一樣,全球共防自然災難提上日程迫在眉睫。

  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場“生死浩劫”,意大利國家地質研究所主管更是把這次地震稱之為“讓整個地球都在震動”。

  這次災難和過去不同,它的波及范圍已不僅僅是一兩個國家,而是包括7個亞洲國家和一個非洲國家,而在傷亡和失蹤者中,據初步統計,就包括了來自美、英、俄、德、日、韓、愛爾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游客——這場災難已經實實在在“讓整個地球都在震動”。

  事實上,巨大的自然災難一旦發生,或許就是超越國界的災難。所以,太平洋國家有海嘯預警機制而印度洋國家沒有,這是人類防災史上的遺憾。

  類似于全球反恐機制一樣,全球共防自然災難提上日程迫在眉睫。雖然在眼下或許還只是一個理想,但是,作為一種努力方向,這也是“人類共有一個地球”理念下的必然。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危機管理與對策研究中心國際部主任翟坤表示,“9.11”以后人們都在關注人禍,即恐怖主義,對于天災,相對有一些忽略。天災的影響力遠遠大于戰爭,天災會引起人禍,自然災害對 人們的生命財產也能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在關注人禍的時候,同時要關注天災。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研究員葉琳介紹說,海洋災害的5個主體為風暴潮、地震海嘯、赤潮、海冰和溢油。“往往養殖就可能帶來赤潮,運輸就可能帶來溢油。克服不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洋,是全球人類需要重點考慮的事情。這就需要國家間進行統一協調。”

  然而,問題并不是這么簡單,受災的7個國家也沒有攜手減災。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預報室副主任于福江表示,幾個國家統一協調的合作力度不夠,因為語言、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災難發生后集體防范、聯手統一救援也不很可能,只能依靠國際救援力量。在這方面,發達國家做得好一些,發展中國家就相對差一點。

  這次海嘯可能是南亞之間、東盟和南亞之間、南亞和東南亞之間加強國際合作的契機。

  這次災難也成為一些國家修補與該地區國家之間關系的良機。經驗證明,每一次全球性的自然災難,都會使國際間的合作更進一步。

  翟坤介紹說,太平洋地區一直都有一個“東方地區論壇”,集中了亞太地區所有國家官方方面的安全問題,“論壇底下就有海事方面的國際合作,但只是限于討論,國家之間怎樣去投資,怎樣去組織行動體現集體救援,也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協調機制。”

  據悉,在印度洋周邊地區,南亞和東南亞國家過去一年中一直在討論如何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地區性組織,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都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

  依翟坤的估計,這次海嘯可能就會對這一機制產生促進作用。也是南亞之間、東盟和南亞之間、南亞和東南亞之間加強國際合作的一個契機,共同遭遇的災難或許會令他們加緊在技術、援助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元旦節
元旦和弦鈴聲專題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