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質疑狠話央企進不了行業前三就重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0日 23:02 人民網 | ||||||||
網友:惠銘生 日前在京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放出狠話:央企不能在規模上進入本行業前三位,就要進行重組。此言一出,在中央企業中引起了巨大震動。據悉,在安排2005年工作時,往大里做成為不少中央企業工作的中心內容。
中央企業是國資委監管的主體,國務院國資委放出狠話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正如李榮融所言:中央企業大多處于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作為國有經濟的骨干和支柱,中央企業在支撐、引導、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已三年,各個行業規定的“保護期”已經或即將結束,“狼來了”不在是一句空話,而是“狼”即將站在我們的面前,那么如何快速做大做強我國一些行業或領域內的經濟,與外企相抗衡,央企擔負的責任更加重大。從這個角度講,國資委放出“央企不能在規模上進入本行業前三位,就要進行重組”的狠話似乎情有可原。國資委的“狠話”既體現了國務院國資委急于將央企做大做強的迫切心情,也給眾多的央企施加了壓力。 但是,把企業是否改組假設的前提是:央企不能在規模上進入本行業前三位,這個前提值得推敲,有拔苗助長的嫌疑。 首先,央企規模的大小,雖然有最近兩年經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歷史原因和客觀原因。很多企業本身就歸屬央企管理范疇之內,但企業從誕生起,其資產、經營規模就很有限,又怎么能在“一夜之間”發生奇跡,一下躍然進入前三位?并且,一個企業的發展并不是由領導說了算,規模的增大還是要看市場。 其次,一個企業是否要重組,關鍵看企業是否有生命力,關鍵是看國有資產是否能保值和增值,假如僅憑大小論英雄,那是不公平的。正如一些專家認為,中央企業是否需要重組,不能以規模為主要指標,而是應該以核心競爭力和贏利能力為主要指標,單憑規模不夠大就對企業進行重組,理由不充分。 第三,企業能否做大做強,不是領導“逼”出來的,而是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再者,資產重組是把“雙刃劍”,不是興企的絕對“靈丹妙藥”,只要企業具有很強的贏利能力,不管規模大小,都不宜對其進行強制重組,否則往往會丟掉其本來的競爭優勢,這樣的例子并不罕見。 不能否認,最近幾年,中央資產損失嚴重,據報道,僅在2003年,中央企業資產損失達3000多億元。究其原因固然很多,有市場環境變化、競爭加劇、結構調整及技術進步等外部原因和歷史遺留問題。但是更大程度上還是由于企業內控機制缺失、監督管理不力造成的。對此,國資委副主任李毅歸結為四點:管理不嚴、財經紀律松弛;投資失誤;會計核算不規范和監督制度執行不嚴格;內審不健全,缺乏資產損失追究制度。也就是說,央企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企業規模大小的問題,也不是資產是否重組的問題,而是管理問題,是人的問題,這才是央企最需要改革的地方,也是最大的“病根”。 因此,國務院國資委在管理央企時,不應只著眼于企業規模的“大”,還應著眼于企業的“活”,央企之間不應單純地比贏利總額、比企業資產總量、比企業銷售額,而應比管理水平,比資產利潤率,比人均勞動效率等指標,這才能找準了管理企業的切入點。 相關報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