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十大危機品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0日 10:52 中國經濟周刊 | ||||||||
《中國經濟周刊》編輯部 恒生:還債被迫賣商標 曾叱咤風云的著名品牌恒生電腦,由于它大量拖欠供應商貨款,欠下的外債已有近千萬元。它已沒有其他財產可供執行,只能拍賣恒生商標。此前,恒生公司與“恒升”電腦關
超群:盲目擴張不歸路 2004年7月26日起,超群電腦停止北京所有專賣店(包括專柜)的經營活動,在外地還有七八十家由代理商操作的連鎖店仍在正常運營。2004年9月,超群電腦公司老總的“人間蒸發”,一系列的問題浮上了水面。超群電腦已經拖欠了員工近半年的工資、配件商的貨款以及媒體廣告費等等,消失了的超群留下了一大堆問題。 超群本來是有宏大的上市計劃的。但要上市,企業必須做大。于是超群瘋狂地投入市場,瘋狂地打廣告,瘋狂地做業績、做銷量,不顧一切地打價格戰。這一系列瘋狂舉措造成了非常可怕的連鎖反應。終于,價格戰的“雙刃劍”把超群拖到了退市的邊緣,盲目擴張把超群引上了不歸路。 旭日升:隕落明星難再起 旭日升是一個神話。旭日升早期的高速成長絲毫不遜色于可口可樂,但可口可樂把故事延續了100多年,旭日升則已成了昨日黃花。旭日升曾是全國知名品牌,據中國飲料行業協會統計,2000年旭日升總產量103.6萬噸,在中國飲料十強中排名第二,曾一度占據茶飲料7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譽為中國茶飲料大王。高峰時期旭日升冰茶的銷售額達到30億元,其品牌價值一度達到驚人的160億元。2004年,旭日升因債務糾紛,商標、設備歷經幾度流拍之后,全新的“旭日升”冰茶,曾重現石家莊市場,但此時的旭日升已經風光難現。 巨能鈣:“有毒”風波受重創 11月17日,有媒體報道巨能鈣含有致癌物“雙氧水”,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隨后介入調查。隨后不久,衛生部通報了對“巨能鈣含過氧化氫”事件的調查結果稱,按照巨能鈣的推薦食用量,產品中的過氧化氫殘留量在安全范圍內。但自巨能鈣“有毒”事件發生至今,公司遭受了很大的經濟損失,部分市場處于停滯狀態,全國的下架率達到了81.2%,公司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達到了1000萬元以上。12月初,巨能鈣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范圍內巨能鈣的銷售開始恢復,各銷售網點的巨能鈣全面上架,但經歷這些事之后的巨能鈣已乏人味津。 北大青鳥:步塵“德隆”未可知 有不死鳥之稱的北大青鳥先后被多家媒體報道資金鏈斷裂、被銀行催款,甚至有評論家表示青鳥有可能重演“德隆系”崩潰的一幕。事情的起因在于建設銀行從今年5月開始的催款行動。由于國家審計署在之前的一次審計中認為建行向其發放的一筆18.87億元的貸款存在“違規操作”,責令糾正整改,建設銀行開始向青鳥“追債”。隨后,“青鳥系”旗下企業因無力償還貸款而被銀行起訴案的消息頻頻傳出,據透露,涉案金額高達34億元。北大青鳥表示,對存在的問題,青鳥內部已經開始著手整頓,但具體何時能有明確結果“尚無時間表”。 健力寶:股權頻變無主人 2002年2月,28歲的張海以3.38億元成功收購了健力寶80%的股權,成為健力寶公司總裁兼董事長。此次收購對于健力寶來說應該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健力寶從此加入了民營企業的行列。2004年8月,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健力寶集團宣布:張海將不再擔任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及總裁,魏小軍成為新任董事長,祝維沙則接任總裁。2004年10月4日,統一集團和健力寶匆匆在北京簽下了合作草案,據稱收購價為1億美元。但是很快,統一又宣布退出。2004年11月16日,北京匯中天恒董事長李志達收購了廣東健力寶的股權,但22天后,三水政府強行接管健力寶,新總裁李志達帶領團隊被迫撤回北京總部。直到現在,健力寶依然還在“屬于誰”和“何處去”的漩渦中經受磨難。 11月30日,包括公司主席黃宏生在內的10名創維數碼高管被香港廉政公署帶走協助調查,原因是涉嫌盜取公司資金,當天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創維數碼停牌。12月1日,黃等人被廉政公署起訴,7名創維董事局成員手拉手在深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亮相,表示尊重香港聯交所的執法程序和調查結論,目前所引發的問題僅限香港上市公司,創維整個集團一切正常。 籠罩在黃宏生被拘事件陰影下的創維正在通過更換CEO、提前還貸等一系列舉措力求重獲投資者和各相關方面的信任,以度過眼下的“冬天”。 伊利:一波未平一波起 12月17日,掌管伊利22年的“教父”鄭俊懷突然被刑事拘留,理由是涉嫌挪用巨額公款,同時被拘的還有其他4名公司高管。20日,伊利股份跌停,隨即被上交所緊急停牌,原因是“重要事項未公告”。21日,伊利股份發表公告,承認公司5高管被刑拘。25日,檢察院傳出最新消息,5高管將被檢方正式批捕。近一段時間以來,伊利接連遭遇“罷免獨董”、國債風波和華世商貿股東疑云以及證監會立案調查等一系列事件。一夜間,“伊利”這個乳業最響亮的消費品牌、資本市場最耀眼的績優藍籌股幾乎身敗名裂。 金龍魚:涉假廣告“龍變魚” 8月26日金龍魚刊登了宣稱其“1:1:1調和油”比其他食用油更有利于健康的廣告,還提到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專業分會副會長李志偉認同此觀點;9月6日,中國糧油學會予以否認,還指出:“目前國內外市場上沒有任何單一食用油或者食用調和油的成分能達到1:1:1的均衡營養比例。”9月12日,魯花聯合7家食用油企業“上書”要求暫停金龍魚“1:1:1調和油”廣告。金龍魚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一個因成功進行海外收購曾被稱為“買來個石油帝國”的企業,卻因從事投機行為造成5.54億美元(約合46億元人民幣)的巨額虧損。一個被評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其總裁卻被新加坡警方拘捕,接受管理部門的調查。中國航油新加坡公司自2003年開始做油品套期保值業務。在此期間,陳久霖擅自擴大業務范圍,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這是一種像“押大押小”一樣的金融賭注行為。陳久霖和日本三井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和新加坡麥戈利銀行等在期貨交易場外,簽訂了合同。沒想到陳久霖“押了小點開盤后卻是大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