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十大海外媒體看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0日 10:45 中國經濟周刊 | ||||||||
《中國經濟周刊》編輯部 美國 《國際先驅論壇報》 加上“中國”這個字眼
一列由14輛轎車組成的車隊向萬象最豪華的飯店疾馳而來。前來迎接這批乘客的人們微笑著鞠躬致意,還有24名身著老撾傳統服飾的女子組成的迎賓隊在此恭候。對于中國總理溫家寶來說,這個場面已司空見慣。他正領導著全世界最引人矚目的經濟體,而這個國家在亞洲的影響力正在迅速攀升。亞洲領導人和公司老總們使出渾身解數只為同溫家寶進行5分鐘的會面。如果你想登上頭版頭條,讓投資者們紛紛來索取創業計劃書,那就在你的公司或產品的名字中加上“中國”這個字眼。 日本《每日新聞》 加強執政能力 實現歷史過渡 中國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涉及黨和政府的關系,它同政治改革這一問題也有關系。四中全會求穩定,防腐敗。會議強調了加強執政能力的重要性,并說這是時代和人民的要求。四中全會提出抑制過度投資,加強宏觀經濟調控,防止差別擴大和貪污腐化,保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 《華爾街日報》 中國上市公司治理需過“政治關” 在中國上市公司受追捧的熱潮中,外國投資者和中國政府是兩個最大的受益者。 在2004年初,中國上市公司深受市場青睞的鼎盛時期,一家中國國有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了搭上中國經濟這班快車,外國投資者投資數十億美元買進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股票。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在鼓勵頂尖的大型國有企業赴海外上市,這樣做既是為了籌集資金,也是為了提高這些公司的治理水平。 美國《新聞周刊》 中國巨人的影子 中國在朝鮮半島事務中毫不猶豫地搶了美國人的鏡頭。讓美國政府吃驚的是,不但朝鮮在峰會前拜會中國,連一向是美國堅強盟友的韓國也逐漸地走出了美國的陰影。中國和法國在國際事務上早已不是美國的同路人。在歐洲,大陸六國在經濟上和很多國際事務上,他們倒更像中國的同路人。葉利欽以后的普京聯歐趨中姿態,更使中國人在國際外交領域“攻城掠地”。 德國之聲電臺 中國在數十年內超過歐美 中國離美國和歐洲的距離越來越短。如果中國繼續保持其巨大的經濟增長速度的話,那么中國將會在2040年就超過美國這個世界上國民經濟最強的國家。這是羅蘭.貝格公司監事會主席羅蘭.貝格2004年11月29日在奧地利林茨市舉辦的總銀行論壇上發表的見解。這位國際著名的咨詢專家以“與中國和美國競爭的歐洲——誰將得勝?”為題介紹了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所帶來的機會和風險。貝格警告說:“歐洲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落在中國和美國之后。” 《紐約時報》 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 《紐約時報》主題文章《兩面中國》以詳實的材料指出,“中國已經是一個制造業大國,現在正變成越來越大的消費國。這給世界既帶來威脅,也帶來機遇”。文章說,從鋼鐵、石油、汽車到信用卡,中國已成為許多產品和服務業的最大制造商和消費市場,這使各行各業和各國都感到驚訝。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鋼鐵和水泥的消費國,很快就會在從黃銅到黃豆的消費上超過美國。中國在移動電話方面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很快就會在汽車生產上超過德國和日本。香港匯豐銀行預計,再過30年,中國銀行的總資產也會超過美國。 英國《獨立報》 中國決定一切 中國走向世界勢不可擋。在192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現在,隨著中國逐漸對外開放,市場逐步壯大。現在看來,最終還是要由中國決定一切。不久前,世界經濟格局還是非常簡單。在西方,經濟發動機是美國,在東方,當屬香港和日本。然而,時過境遷。過去幾年,全球經濟格局已經改變,原來的經濟發達地區搖擺不定,新的經濟英雄輩出。但是,這些變化都無法與中國的變化相提并論。 《遠東經濟評論》 中國農民撼動世界市場 在中國從事農業可以賺錢了。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亞洲大多數地區的市場基礎,有望成為全球食品出口國,不亞于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工廠”帶來的深遠影響。在中國的大片沿海地區,傳統的糧食種植地正在逐漸讓位給果園和蔬菜大棚。飛機降落上海機場之前從舷窗眺望,乘客往往誤認為腳下就是遼闊的大海,實際上那是綿延數里的塑料蔬菜大棚。這里的作物主要供應人口不斷膨脹的富裕城市居民,只有小部分供出口,但這就足以向海外市場主要種植商發起挑戰了。 美國道瓊斯通訊社 2005中國企業再成IPO主角 2005年,中國企業將向希望搭上中國經濟順風車的全球投資者發售多達400億美元的股票,從而在亞洲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上再度扮演主要角色。投資銀行家們表示,中國銀行業將走在2005年融資活動的最前沿,四家商業銀行的IPO規模就將占到中國企業2005年融資總額的三分之一。中國2005年IPO的龐大規模將令亞洲其他國家企業的融資活動相形見絀。他們表示,中國企業2005年的IPO規模將遠遠超過2000年時創下的100億美元的歷史紀錄。 《金融時報》 制造業涌向中國 中國正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連東南亞的制造業也在向中國大舉轉移。中國的工業在世界上的份量很重,而且在以令人眩暈的急速發展,東南亞制造商恐怕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泰國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最近開始擔憂投資者將對中國的興趣大增,以至于忘記泰國的存在。他信提出了“曾經急速發展的東南亞四小龍到底怎么了”的詰問。他說,“這是一個很多人可能提出的問題。”泰國Hana微電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RichardHan給出了一個回答:正如在歐洲和美國的同行們一樣,亞洲的企業正在大舉涌入中國,以尋求更低的成本和利用中國本地廣闊的市場潛力。這樣的一個答案對于他信來說并不是令人鼓舞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