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國經濟周刊》十大影響力文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0日 10:42 中國經濟周刊 | ||||||||
《中國經濟周刊》編輯部 《2003年十大女性經濟人物》 2004年第9期
采寫:本刊編輯部 責編:宋梅 影響力指數:★★★ 為了評選2003年中國十大女性經濟人物,從策劃到出版前后近三個月。之所以如此重視,是因為女性在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已越來越重要。這次本刊評選的這十位女杰,主要是依據她們在2003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和貢獻,而且還是財富的管理者和引導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她們也都是符合本刊地位的政經人物。而令本刊始料不及的是,此文出來后,各大網站爭相轉載甚至做成專題,這也足以證明,該文的視角引起了各界共鳴。 《法治直銷業》 2004年第13期 采寫:黃樂楨 責編:宋梅 影響力指數:★★★★ 在這個最受爭議、充滿誘惑而又不規范的行業跨入2004年之時,中國直銷業如何發展如何開放?如何出臺適合中國國情的法規、法律等等的爭論,成了2004年中國經濟生活最有特色的爭論。 此文正是直面中國直銷業“只有政策沒有法律”的局面,因而受到了強烈關注。人民網首發,當日成為熱門評論文章前三名,網友直接跟貼近600條,各大網站紛紛轉載,達120家網站之多,《企業導刊.直銷特刊》全文轉載,文章披露的信息引起《中國經濟時報》等媒體跟進,成為當時直銷業最受關注的熱點文章之一。 《中財國企神秘接手大江國投》、《中財國企欲做金融大鱷?》 2004年第27、30期 采寫:梁碧霞 責編:李秀江 影響力指數:★★★ 當記者梁碧霞從特有的渠道獲得中財國企己悄悄接手大江國投這一消息并報出選題后,編輯部十分重視。因為“德隆崩盤”余波未了,任何與“德隆”有關的消息,都可以說是焦點。而大江國投又是德隆100%控股的投資公司。這樣一個獨家而又焦點的消息,對于一個媒體的價值可想而知。文章刊發后,旋即引起強烈反響,打到編輯部咨詢此事的電話接連不斷。讀者想知道,中財國企是一個什么樣的公司?為什么要接手別人避之不及的大江國投?兩周后,本文的后繼報道《中財國企欲做金融大鱷?》揭開了中財國企的神秘面紗,也回答了讀者的所有疑問。 《空城現象》 2004年第32期 采寫:穆易 責編:宋梅 影響力指數:★★★★ 一次偶然機會,聽一朋友說起華東X市正在掀起“造城運動”,于是,與主編電話溝通之后,馬上進行實地采訪。記者先以“投資者”的身份接觸當地一些部門,他們的“熱情”著實讓我受寵若驚,也確實反襯出他們“造城”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寶貝—招商引資。基本情況摸清以后,我亮明身份,當地官員十分敏感,只說些與主題無關的話題。而我剛剛回到總部,幾名當地官員也來到北京“公關”,希望文章不要發,“其它問題都可以考慮”。 文章發表后,各大主流網站爭相轉載,并放在突出位置。一時網評如潮,足見“空城運動”在全國有多么普遍。 《央企整體上市利弊之爭》 2004年第34期 采寫:李秀江 責編:王紅茹 影響力指數:★★★ 8月12日,寶鋼股份公布增發方案后,即有人士指出,央企整體上市是圈錢的“老虎”。如此尖銳的指責,馬上引起了我們的關注,但國資委和證監會都以此事太敏感為由,婉言回絕了我們的采訪。問題是客觀的,回避問題不等于回題不存在。于是,我們請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所長陳小洪、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頤和財經首席分析師張衛星針對央企整體上市的利弊進行對話,并寫出了這篇文章。敏感的問題必然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此文刊發后,立即被各大網站轉載,并引發了網民的激烈討論。 《世博“紅線”劃定再激上海樓市》 2004年第38期 采寫:張俊才 責編:朱宇新 影響力指數:★★★ 9月初,記者得到消息,上海世博場館“紅線區”己劃定。在和編輯部溝通之后,馬上采訪了相關部門和一些開發商后。隨著采訪的深入,我感覺到“紅線區”劃定不僅是刺激了上海的房產市場,更是為上海城市規劃和改造帶來更多更深的影響。于是,重新調整了報道角度,文章也從一條消息,變成了一篇深度報道。而且此文發在“各地”欄目,地域性很強,引起了很多上海的讀者甚至是長三角的讀者的關注,尤其是文中出現了大量的他們熟悉的地名,他們從這個文章看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也許這就是這篇文章能夠產生較大影響的原因之一吧。 《資產“大保全”:上市作秀還是著眼長遠?》 2004年第38期 采寫:唐韻 責編:朱宇新 影響力指數:★★★ 建行在財政部擬強化銀行財務監管的背景下,進行資產“大保全”體制試點。有趣的是,在建行擴大資產保全部門職能的同時,中國銀行卻大張旗鼓地壓縮其資產保全部門。透過這一現象暴露出中國銀行業一個新的問題:不良貸款率不斷地在下降,不良貸款卻在上升。本文提出,面臨資產“大保全”在中國的種種不利局面,拒絕上市作秀,而將“大保全”試點真正要做到銀行業示范的表率,才是切合國計民生的舉措。該文被多家金融行業媒體轉載,成為國有銀行上市討論中的熱點文章。 《不節能的15個億》 2004年第42期 采寫:黃樂楨 責編:宋梅 影響力指數:★★★★★ 一開始就注定這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早在2004年5月,正好是審計風暴剛剛刮起之時,記者就獲得了獨家第一手線索。但對于一個資產幾十億的中央直屬大型國有企業,直接挪用國家專項資金,且數額如此巨大,首先感到驚詫與懷疑:這是中央企業的作為嗎? 絲毫不敢懈怠,從此開始了長達半年的調查采訪。赴珠海到深圳,一次又一次采訪求證,卻沒有得到半點圓滿的答案,大國企的衙門作風,讓記者吃了一次又一次的閉門羹。隨著采訪的深入,一些關鍵的材料開始掌握,這個挪用多達15個億的專項節能資金事件開始浮出水面。果不其然,文章一發出,就受到了強烈關注,有讀者與網友評論“這是國家專項資金被挪用的典型代表,應當引起中央的重視”。而其他媒體的跟進報道,也引發了“國有資金撤出股市的信號”的討論。 《西北金融支農調查》 2004年第44期 采寫:法悟 責編:馬世領 影響力指數:★★★★★ 一周之內,跨越西北五省,行程萬里,走村串戶,盡管行色匆匆,但對中國最大的問題—三農問題——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區有了初步感性的認識。憑著這簡單的印象,也更加理解為什么中央會把2004年的一號文件首選為“農業”。 由于采訪是沿著“金融支持農業”這條主線上走的,對于其他的采訪就比較少,加上時間過于短暫,很多采訪點基本上都是經驗與業績較為突出的地方,而對于其中的問題發現得還不夠深刻。只好集中把農村郵政儲蓄和商業銀行吸儲這個多年來嚴重但一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報道出來。而恰恰是這些問題引起了國務院有關領導和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層的關注,并為此作了專門的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對此作重點研究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讓記者最感欣慰的地方。 《處置不良資產國外投行的盛宴?》 2004年第46期 采寫:趙亮 責編:朱宇新 影響力指數:★★★★ 國際投行盡情享受中國不良資產處置大餐,這將為中國的銀行業乃至中國的經濟帶來什么? 為了揭開這層迷霧,本刊走近事件本身,幾經波折,找到事件相關人,進行事實了解,與此同時,相關專家及官員的采訪也一一得到解答。本文刊發后接到許多詢問電話,文章轉載率也一直居高不下,這篇文章在一定意義上對中國不良資產的處置起到了警示作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