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改革不只是身份轉變 需配套保障跟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9日 04:29 第一財經日報 | |||||||||
景凡 近日,各省市在戶籍制度改革上都拿出許多新舉措。浙江、廣東、湖南等地紛紛推出各自的時間表,計劃在明年內取消各轄區內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的劃分,統一稱為居民戶口。這實際上是一個將城鄉戶籍管理制度從“二元化”變為“一元化”的過程。
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劃分,當然是件好事,但對真正的受惠者——農民來說,戶籍改革并不意味著手里多了一張名為“居民證”的本本,而是要看他們能不能自由地融入城市,能不能讓子女在城里有學上,能不能跟城市人口一樣享有同樣的就業、就醫和社會保障的機會。如果這些問題的解決不能落到實處,我們只能說,戶籍制度改革只是清除了表面的“類別”,卻沒有消除城鄉客觀存在的“等級”。 長期以來,我們一談到戶籍制度改革,往往把“城鎮化”視為改革的價值取向,甚至將城鎮化簡單定位為“農轉非”。卻忽略了戶籍制度改革的本質,應是擴大公民自由權利的實現程度。片面強調城鄉區別的消除,只會使改革流于形式。 的確,戶籍樊籬的拆除,為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創造了制度通道,城市人口規模也相應擴大。但城市人口的增長,只是城鎮化的表面特征。經濟總量的增長,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和以此為基礎的城市對農村的帶動,才是發展的實質。 戶籍制度改革是對傳統制度下人口遷移束縛的逐漸放松。意味著公民自由權利的歸復,使公民遷徙自由權得到尊重。但若改進速度太快,超出地方經濟、政治的現有承受力,也會出現許多矛盾與問題。比如,由于人口突然膨脹后出現了教育、交通設施不堪重負的狀況,今年8月20日,鄭州市就被迫停止了去年8月開始的“戶籍新政”。 事實上,戶籍制度改革,意味著與之相連的人事、教育、醫療等制度的配套改革。相應的配套措施滯后,必然影響改革預期效果的實現。以社會保障制度為例:傳統制度下,社會保障以城市為著眼點,制度設計也圍繞城市情況制定。而農村社會保障則起步晚,進展慢。存在著層次低、范圍小、覆蓋面失衡等問題。如果農民們在城鄉一體化中失去本身的集體福利,卻又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應有的待遇,甚至缺乏任何保障,只能使他們被禁錮在無形的“城鄉等級”之下。 戶籍制度改革注定是一系列揚棄的過程。讓“遷徙自由”真正地載入憲法;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異逐步縮減;讓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更為務實,更為全面。這些,都是我們改革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