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為國企領導人薪金設限沒有意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8日 11:06 南方都市報 | |||||||||
作者: 梁小民 國企領導人該拿多少?最近國資委的意見是最高為普通員工的13.6倍。讓全國人民每人交了4元學費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老總陳久霖的年薪為2350萬元(另一說為1700萬元)。他的這個工資讓我們咋舌。國企領導人的工資千差萬別,當然工資之外還有各種工作中消費。
人們都在問,國企領導人拿多少工資是合適的?其實合適并沒有一個數字標準,不能說小于13.6倍就合適,或者2350萬就不合適。根據激勵機制的原理,收入取決于對企業的貢獻。這也是市場經濟中“按貢獻分配”原則的運用。因此,判斷國企領導人多少收入合理,要看他們做出了多大貢獻。 判斷一個國企領導人對企業和國家的貢獻,不能僅根據企業的營業額、資產價值或利潤率,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國企領導人合適收入的難處也正在這里。 有些國企,甚至特大型國企,并不是直接由國家投資建立的,而是由小的鄉鎮或集體企業發展而來的。這些企業往往處于競爭性行業,它們的業績主要是自己做出來的。這些企業的領導人是天才企業家,在領導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梢院敛豢鋸埖卣f,沒有這些領導人,就沒有這些輝煌的企業。當然,這些企業的成功,也有各級政府的支持或優惠,有全體員工的努力,有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不能把一切成績歸功于一個人。但是,這些領導人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想想張瑞敏如何把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廠做成今天的海爾,李福成如何把一個鄉鎮企業做成今天的燕京,你就會理解這一點。 這些國企的領導人應該獲得極高報酬,即使他們謙虛地把一切成績歸于黨和人民,我們也應該給他們高報酬,2350萬元年薪應該不算高,13.6倍就沒有體現出他們的貢獻。他們還應該得到一定的股權,保證一生都可以享受奮斗的果實。當郭士納為IBM老板打工得到了3億多美元的收入時,為國家打工的張瑞敏們為什么不能拿高薪?如果他們的努力得不到回報,還有誰會為國企勤奮工作?如果逼他們走上儲時健式的貪污之路,那不僅是他們個人的毀滅,也是國家和社會的損失。畢竟天才的企業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的國有企業,尤其是一些特大型國企是計劃經濟體制的延續。它們具有行政性壟斷地位,由國家投資,無償或低價使用國有資源,獲得國家貸款或其他許多方面的優惠。它們面臨的競爭比前一類國企少得多。盡管它們的效率并不高,但利潤并不少,靠著壟斷地位控制價格,對消費者實行霸王做法(如現在還遭抨擊的霸王條款),活得很自在。盡管它們還進入了世界500強(應該稱為500大),但這并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有國家的巨額投資,做大有什么難處?營銷收入高,利潤率高,又能說明什么問題?中航油就是這種國企的一個代表。 在這類國企中,嚴格地講,領導人并不是企業家,而是行政官員(所以經常與政府官員調換)。在國家作為全民所有者不到位的情況下,他們作為內部人控制了企業,權責利并不統一,尤其是很少對錯誤的決策負責。與民營企業家和前一類國企領導人相比,企業的興衰與他們的關系并不密切,他們憑什么拿高薪?陳久霖的2350萬元年薪之所以受到質疑正在于中航油是后一類國企。 讓國企領導人拿到應有的收入關鍵不在于規定多高的上限,而在于深化國企改革。實行政企分開,讓國企先成為真正獨立的企業,打破行政性壟斷,是解決國企領導人薪金水平這一難題的關鍵。只有順著這條路走下去,國企成為與其他企業一樣在市場中平等競爭的企業,才能由市場評價這些企業及其領導人的業績,并給出相應的報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