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經濟普查即將展開 眾多問題亟待化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13:37 法制日報 | |||||||||
本期撰稿人 阮占江 自12月31日起,我國首次經濟普查將在全國范圍內正式開始。然而,近來媒體報道的一些情況,讓人不得不對即將開展的經濟普查深表憂慮。 普查對象的消極應對,是整個普查已經和即將遇到的最為棘手的問題。從各地已有的
普查經費得不到相應的落實,是整個普查遇到的最為普遍的問題。12月21日新華社引述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的會議發言表示:基層普查機構經費落實得不好,是此次經濟普查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全國不少市、縣,普查經費落實都不理想:要么是地方政府由于財力緊張,批準的普查預算金額偏小,不能滿足工作開展的需要;要么是審批經費遲遲不能到位,嚴重影響了普查工作的進程。 普查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是整個普查當中最令人擔憂的問題。由于經濟普查必然會涉及很多相對專業、抽象的領域,因此,普查人員本身素質的好壞必然直接影響到普查數據的質量,這就必然讓人擔憂。 需要強調的是,這次普查是我國首次全國范圍內的經濟普查,其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國民經濟總的規模和總的結構,還有經濟效益狀況。普查所取得的資料將成為國家進行宏觀管理、宏觀調控以及研究制訂第十一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基礎數據。因此,數據本身的完整性、確定性、可靠性和實用性必須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而上述問題的存在,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消損數據的上述屬性,因此,各方面必須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首先,對于普查對象的態度問題,一方面,當然需要繼續加強正面和積極的宣傳,既要讓普查對象普遍了解經濟普查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對每一個個人都有好處,更要讓其相信統計數據絕對不會泄露給市場競爭對手,不會成為工商、稅務、質檢等管理部門上門檢查的依據;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兩次三番虛報、瞞報的單位或個人,尤其是對于那些刻意阻礙和更改經濟普查數據的政府機關,則嚴格按照統計法、統計法實施細則以及各省市制定的相關法律,視其情節嚴重程度,依法進行處罰。 其次,各級政府須盡快、切實落實普查資金。由于經濟普查所取得的信息是國家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依據,因此,各級政府都應安排專項資金,并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到位。但這次雖然規定普查經費由中央和省級財政出資,中央“拿大頭”,但由于有些地方始終不能認識到經濟普查對地方的好處,紛紛以地方財政困難為由,從而使得那些占“小頭”的普查資金始終處于缺位狀態。因此,從根本上制定一個相對規范和科學的財政預算,確保地方財政的及時、足額到位,才是解決和避免類似調查資金緊缺問題的關鍵所在。而在有了充足資金的前提下,諸如調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培訓不夠等各種問題,實際上也可迎刃而解了。 當然,最為關鍵和根本的就是盡快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實際上,之所以會出現一些普查對象普遍不配合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員干預和阻礙普查,甚至授意更改統計數據的情況,關鍵在于目前的統計法本身存在著一些短期內難以逾越的問題。一方面,按照現今的規定,我國各級統計部門相對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其不僅需要和其他政府部門密切合作,而且當個別地方領導對統計數據進行干預的時候,地方統計部門實際上很難頂住壓力。如此以來,實際上不管如何正面宣傳和引導,都難以真正消除普查對象內心的顧慮和擔心,都難以避免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宣揚政績等各種考慮而干預、更改普查數據;另一方面,現有統計法的一些規定過于原則,缺乏應有的剛性和約束力。比如對官員弄虛作假等統計違法行為,不僅缺乏具體可操作的處罰措施,而且違法處罰權限實際上在地方行政機關,而這可能就會意味著即使出現違規行為,地方政府也可能會充當保護傘,大事化小,甚至不了了之。 因此,從根本上來說,不僅需要對統計部門的獨立地位進行重新的設計,對調查主體做出更為合理的安排,而且必須盡可能地明確各級政府及其官員擅自更改、編造虛假數字的法律責任。盡管這其中可能存在著較大的困難,但這始終應該成為一個明確的改革和努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