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預防性思維注入防災減災機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09:45 新京報 | |||||||||
年闌歲首,大家都在盤點即將逝去的2004年的“大事”。由于我們缺少全國統一的管理機構及統計體系,一下子真說不完整,倒是瑞士再保險公司于12月20日公布了全球2004年重大災事及其保費數據。據新華社12月14日電,我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也撰文指出,2004年1-11月,我國各類生產領域傷亡事故有73萬多起,預計全年事故死亡人數達13.6萬人。他認為,特別是進入10月下旬以來河南鄭煤集團“10.20”瓦斯爆炸事故、東航“11.21”空難事故、陜西銅川“11.28”瓦斯爆炸事故等災難,不僅傷亡嚴重,社會影響也不好。
面對2004年中國安全減災上雖不盡全面、但也極為嚴重的災害態勢,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行動起來,各自針對本地區、本部門的事故災害情況甚至隱患,來一個周密而嚴肅的梳理呢?作為從事多年城市綜合減災研究的學人,我以為我們必須花大力氣,在防災減災機制中注入預防性思維,這應該是我們制定即將到來的2005年的安全減災對策的主旨。 要充分把握住城市的非傳統安全要素的增長。由于“非典”與禽流感的事件,使我們的城市從未經歷過的非傳統、非典型、非對稱、非常規的“另類安全”問題在蔓延,其嚴重的危害性在于人類對它的規律的未知。因此城市安全必須要在關注自然災變、人為事故的同時,關注“新災”即能源安全、環境安全、信息安全、流行疾病的安全、恐怖防御及城市建設突出的安全極限容量問題等。 重點解決城市安全的綜合災情觀,重在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安全減災新國策觀。 城市安全的常態建設比應急預案更必要。考察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等在防災減災上的成功做法,既有完善高效的綜合減災管理應急體系,同時更配以長期堅持的、合理配置的防災減災常態建設,特別體現了政府公務員的防災責任與義務。我以為此種模式可歸納為國人應努力研究并實踐的政府防災行政。希望2005年中國多些防災減災的基礎性建設,切不可在減災管理上單向用力,必須記住“船到江心補漏遲”的古訓。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媒體在安全文化傳播上有大作為。2005年媒體在增加對安全文化報道上有許多“亮點”。如借日本阪神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及第二屆世界減災大會在日本召開的動態情報,聯系中國唐山大地震及現狀中國減災的實際作出有深度的“聯想式”報道,真正做到向社會各層面人士普及安全自護文化之目的。 □金磊(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副秘書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