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部長杜青林談堅持增糧增收穩步發展不動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06:45 人民網-人民日報 | |||||||||
本報記者 張毅 瑞雪飄飄,2004年即將過去,2005年迎面走來。歲末回首,一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高潮迭起,成績非凡。農業部部長杜青林2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高興地提供了這樣一組數字:
———全年糧食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均創歷史最高水平。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為1997年以來的最高。 ———前三季度農民出售農產品收入人均958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9%;出售畜產品人均現金收入381元,同比增長了22.1%,畜牧業產值有望首次突破1萬億元;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生態養殖和深水養殖發展迅速,預計水產品總產量同比增長3.1%;農墾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8%,利潤增長5%以上;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預計增長12%。 ———全國各類產業化組織總數發展到10萬個,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582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000家,比較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超過15萬個;主要農作物訂單面積比上年增加7000萬畝,達到4.32億畝。 數字見證了發展。杜青林認為,2004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是非同尋常的一年,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取得階段性勝利,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杜青林指出,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良好態勢,是四大利好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即:政策好、市場旺、人努力、天幫忙。其中最關鍵、最具決定性的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決策的政策效應。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構成了新時期農業政策體系的基本框架。 在這樣一個新的起點上,2005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將有哪些新的目標,將會面臨哪些新的挑戰?作為主管部門的農業部又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舉措?杜青林表示,2005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力爭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努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協調發展。 杜青林認為,明年繼續保持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的基本目標,有許多新的政策措施的支持,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有三個“不可低估”:一是實現糧食穩定增產的難度不可低估。今年糧食生產是恢復性增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任務艱巨。種糧比較效益低的問題并未根本解決,糧食播種面積增長的空間有限,農業基礎設施還很薄弱,明年天氣如何、市場如何,都會對糧食生產產生重要影響。二是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難度不可低估。農民增收仍然處于艱難的爬坡階段,制約收入持續增長的障礙還沒有根本消除。促進農民增收的因素較為脆弱,農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農產品價格上升的空間有限。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尚未打破,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遠未建立起來。三是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難度不可低估。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面臨的國內外市場競爭與挑戰更加嚴峻。農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即將結束,我國農產品市場開放度會進一步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杜青林強調,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正處在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指出我國從總體上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發展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明年各項支農措施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弱”,這是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強有力的推動和支持。借這一契機,農業部門既要著眼長遠,致力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又要立足當前,全力做好有利于實現明年“增糧增收”目標的各項工作。 杜青林介紹,圍繞“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農業部門明年的工作重點主要有七大方面,即:著眼于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快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重點抓好糧食主產區,主攻糧食單產水平提高;著力于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全面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深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優勢產業帶建設,優化農產品品種和品質結構,加快畜牧水產業發展;著力于加強農業的科技支撐作用,啟動科技入戶工程,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主攻農業科技研發、攻關和推廣,加速發展農業機械化;著力于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探索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著力于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鄉鎮企業發展步伐,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快速健康發展;著力于提高農業競爭力,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著力于促進可持續發展,加快農業“七大體系”建設,強化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保障和服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