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警言難敵現實魔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4日 12:04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 |||||||||
-祝俊初 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國際華人數學家大會”上,我國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賽熱受到廣泛詬病。《京華時報》的報道說,大會主席丘成桐教授說,奧數是做題目不是做研究,它成就不了數學大國夢,讓孩子多看幾本名人傳記,對培養他們對數學、基礎科學的興趣則大有裨益。
對我國現行的一些教育理念、制度、方式進行反省,指出其扼殺孩子們的天性、靈氣、創造力、獨立品格與精神,導致死讀書、讀死書而最終塑造出一茬茬“木頭人”,這遠不是第一回,但因直指寄生于課堂外的一個龐大“產業”之害,對有關部門應成觸類旁通的當頭棒喝。 今番,大師們強調的是“興趣”,而現實中包圍中小學生的奧數卻是“比賽”。興趣同個人的特質相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好、可持續長久的熱愛、遠離世俗功利的追求,比賽則是圍繞升學這根指揮棒運轉的一場社會競爭,參賽者大多屬于迫不得已而為、面對優勝劣態的壓力、深受機械性訓練之苦。以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看,孰優孰劣,家長、教師一目了然。 從社會角度講,事實足以證明棄興趣而趨比賽的選擇非但無功、反倒有過。作為世界上幾乎絕無僅有的將奧賽組織化、系統化的國家,我們收獲的不過是在少年兒童年齡段上,從國際比賽舞臺大把大把往家抱獎的成果,而到了成人階段呢?實在汗顏得很,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坦言我國數學研究水平與世界水平“有相當的距離,尤其是在前沿領域”,丘成桐更直言“差得還很遠”。如此強烈的收成反差,折射出對孩子進行“掠奪式開發”的惡果,像車間流水線上流出標準化產品一樣,奧數只能機械地育出千人一面的做題機器,產出不了大師。 上述道理,并不深奧,基于常識就能理解,連孩子也常以倦怠表情流露出心底苦惱,家長、老師、教育管理者們難道看不出?可問題是,不管道理多么淺顯、不管警言出自多大的數學家之口,也敵不過現實魔力———只要孩子在比賽中能一路過關斬將、取得好成績,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升學鏈上,就能心想事成,讀最好的學校、省下大筆的費用。換句話說,只要升學制度還在與奧賽“合謀”,不管是明里還是暗里,損孩子、害社會的奧賽就必然畸形風光。 所幸,像廣東、北京等地方已開始對奧賽“叫停”,但弄不懂的是,為什么沒有進行“全國一盤棋”的根治,很多省市仍聽任這一“產業”盛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