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興蓉模式看城市公用事業的官督商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4日 09:29 中國經濟時報 | |||||||||
?〕 城市公用事業是個龐大產業,事關城市發展、市民生活。但如何搞好卻是道難題。因公共產品性質,無論國內外,政府直接操辦曾被認為天經地義,但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公有物運轉上天然的效率缺失明顯,而且常為公共財政狀況掣肘,故發展方向日趨于政事分開、官民聯姻。在我國,建設部去年底也頒布了《公用事業民營化管理條例》,既是開口子,
探索,在各地展開,成效與問題并存。筆者所在的成都市,一項水環境綜合整治的重大市政工程破天荒采用公司化運作,走了一條官民攜手的路——為解決污水集中處理、避免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體,市政府在2002年決定投資60億元,組建了國有獨資公司性質的投融資主體興蓉公司負責操辦,一位官員稱公司是市政府搭建的多渠道融資平臺,核心目標是城市基礎設施的資本運作及投資,并行使部分行政管理職能——據此,《中國經營報》今年5月的一篇報道將之概括為“興蓉模式”,并視為“官督商辦”的一個藍本。 從原理上看,“官督商辦”有兩方面要求。首先,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項目中國水務督察專家高中教授曾言:非“官督”不能抑制資本的貪婪,保障公用事業的公益性;非“商辦”則不能通過競爭提高服務增進效益。其次,是相互協調、彼此配合,政企行為是否步調一致、能否避免扯皮打架,決定合力大小、效率高低!芭d蓉模式”兩年的實踐,使藍本有了總結價值,12月22日的《華西都市報》以《痛并快樂著》為題,將這種模式“快樂”的有效性和“痛”的挑戰性一并呈出,看來發人深省。 由于政府將管不好、管不了的具體事務交給興蓉公司操辦,在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同時,從繁雜中脫身而專注于管理職能,有政府與企業雙雙解放之效,部分解開了政企不分癥結的“興蓉模式”總體上值得肯定。不過,細節上暴露的不少明顯問題也充分反映出了其“官督商辦”的磨合不夠和諧,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城區鋪開的開工項目大面積拖延工期——原本每處3個月的工期,有的時間過半還幾無動作,有的半年尚未竣工,有的僅修改方案就超3個月——因封閉施工,不如期完成也不作解釋,不便市民出行、妨礙商鋪經營、影響交通順暢、增大施工成本等“痛”就日益凸現,今年年中曾一度被稱“擾民”。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頻現的“胡子工程”問題,是在市民議論紛紛、反響強烈、本地傳媒發出《整治水環境犧牲路環境?》等尖銳質疑等后,才引起官、商兩面高度重視,專門會商檢討原因并尋覓對策。所言要因,除客觀困難外,主觀方面關鍵是系統內部各方協調不夠、常顧此失彼,包括政府與興蓉公司間、政府各有關職能部門間、興蓉公司與施工單位間;而看改進對策,各方雖就自身及配合方提出了要求和意見,但在分管副市長孫平曾下達“規范施工、謹守工期、決不擾民”的死命令情況下,表現仍欠理想,部分工期兌現承諾還是落空。 據上,筆者認為,成都市公用事業的“興蓉模式”這個藍本,迄今暴露出的“官督商辦”弊端,根本上是“官”氣太重、“商”味不足。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是制度設計問題,與政府職能明晰不夠、興蓉公司是國有獨資且被賦予部分行政管理職能、工程整體上未脫壟斷經營等直接相關,也就是說,在公用事業民營化的路上“官”退“商”進不夠。由此可見,在大方向上,它非但不形成對“官督商辦”的否定,反而表明這種模式應做得更到位、更徹底。 怎樣從制度上減少“官”氣、增強“商”味,是類似城市公用事業工程應著力解決的,比如可考慮投資主體進一步多元化、積極吸納真正的民營資本和外資參與、按公用事業性質增強運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以利社會監督等。無疑,在現代化裹挾城市化升檔提速的時下,全國各類城市都面對著公用基礎設施的除舊布新挑戰,“官督商辦”的“興蓉模式”有鏡鑒意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