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法治是宏觀調控的必然選擇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3日 13:48 中國青年報

  肖山

  新近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當前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全局性和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提出在2005年的宏觀調控中要更加注重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對此,我更愿意理解為,在今后的宏觀調控中,法律手段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最終
成為和經濟手段并駕齊驅的兩大調控機制。

  中央政府強調用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并重的方式來解決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各類問題,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層對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的必然制度選擇。它表明中國高層越來越善于吸取過去一段時期內宏觀調控的經驗和教訓,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法治在經濟管理中的重大作用。

  市場經濟以其嚴密的規(guī)則體系、嚴謹?shù)倪\行模式和嚴肅的治理機制,決定了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在這里,法治經濟的特殊含義即在于,市場中的一切主體,包括經營者、監(jiān)管者以及各類中介機構,都必須按照“規(guī)則”行事,這些規(guī)則必須是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符合市場規(guī)律且為公眾所周知的法律法規(guī)條文、規(guī)章或者行業(yè)習慣。

  在過去的數(shù)次宏觀調控中,盡管各級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也采取了包括法律手段在內的各類宏觀調控措施,但毋庸諱言,由于長期以來計劃經濟模式根深蒂固的影響,政府官員在實施宏觀調控的過程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行政命令的作風和方式。一個典型現(xiàn)象是,對于企業(yè)和投資主體,政府總習慣于命令或禁止其做什么。

  這些命令并非沒有好處。但問題是,在一個崇尚法治的市場經濟社會,政府的一切行為必須具有法律依據,法無明文規(guī)定則不能為;相對政府而言,每一個市場主體則相當于個人,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它就可以做。所以,即便政府的宏觀調控命令是好意,但如果缺乏法律依據,則無法讓人信服,也不符合法治的基本原則。

  目前,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各種計劃經濟時代積累起來的深層次矛盾越來越突出。我們認為,其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在宏觀調控的機制方面,中國的各類法律制度遠遠不夠完備。細細數(shù)來,從資源配置的相關制度如對土地、礦產、信息等的管理法律法規(guī),到政府經濟監(jiān)管職能和程序的相關制度如勞動、稅務、行政審批等法律法規(guī),再到各項技術性制度如公司、證券、物權等法律制度,都還有待盡快完善。

  由于這些制度的不完備甚至缺失,許多政府官員在實施宏觀調控時,就不得不法外施“法”,以自己的行政權威填補法律制度的空白或者漏洞。這樣,意圖雖好,效果卻不一定好。

  就上述問題而言,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有完備的土地和其他資源管理法律制度,加上充分的市場競爭,輔之以各類經濟杠桿的調控,政府則大可不必為某企業(yè)的具體投資問題操心過度。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宏觀調控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圣誕節(jié)
圣誕和弦鈴聲專題
3DMM
養(yǎng)眼到你噴血為止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