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壟斷少人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3日 03:20 第一財經日報 | ||||||||
冀志罡 股市也許是最讓國人困惑的一個市場。商品市場的現象,通常不難明白,例如手機話費如此高昂,我們都知道是行政壟斷的結果。但如果要問,為什么中國經濟步步向上,股市卻節節向下?為什么人們對中國經濟信心滿懷,對股市卻信心崩潰?那么,包括證券界人士在內,能正確回答的恐怕沒幾個。
要理解股市的問題,必須遵從最基本的市場邏輯。遺憾的是,當人們習慣了眼前這個市場的時候,一般的邏輯就往往拋諸腦后了。 證券界文章汗牛充棟,觀點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監管不嚴。認為只要加強監管,中國股市就能消除種種弊病;二是一股獨大。認為只要股權分散,大股東就不再能侵犯小股東的利益;三是股權分置。認為只要以合理的方案實現全流通,股市就能迎來光明的未來。 以上觀點或許都有道理,但都沒有抓住命門。人們所指出的這些問題,的確存在,但嚴格來說都不能算是問題。監管是必要的,但嚴格監管決不是市場繁榮的充分條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條件——沒有“菜監會”,我們的菜市場似乎也發展得很好;一股獨大也是自古以來企業的常態,小股東并不必然是冤大頭;至于股權分置,沒有證據表明一部分股票不流通必然損害流通股股東。 不妨先回顧一下普通商品市場的發展。今天走進琳瑯滿目的百貨商店,服務小姐都會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你不用擔心遭白眼。但在20年前,這卻是一種奢望。今天30歲以上的人,一定都記得上世紀80年代對售貨員服務態度進行的輿論征討。當年的商店服務員,態度惡劣冷漠,顧客花錢買氣受的事屢屢發生,人們紛紛哀嘆世風日下。 但短短20年,情況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為什么?是因為監管加強了嗎?是因為股權分散了嗎?是因為股權不再分置嗎?都不是。唯一原因是競爭。不買東家買西家,商店要給顧客臉色看,那就是與自己的收入過不去,自私的本性促使他們努力為顧客提供上乘的服務。經濟學最基本的假定,就是人是在約束條件下爭取收入最大化的動物。這是說,只要規則改了,人的行為就會相應改。 約束有很多種,但競爭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約束。中國消費品市場有今天的繁榮局面,正是因為放開了市場準入,鼓勵了市場競爭。可以想見,如果沒有開放的市場和充分的競爭,不管政府如何加強監管,消費品市場都不會像今天這樣“規范”和“健康”。 回頭說股市。股市也是賣東西的市場,股市其實就是百貨商店。只不過它賣的不是消費品,而是企業的股權。嚴格來說,股權的交易并不需要證券交易所,私下的議價和成交古已有之。但證券交易所的優勝之處在于,集中交易、公開報價、小額成交,從而極大地減低了信息費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企業的估價于是得以提高。這就是企業愿意上市、中小投資者也能炒股的原因。 與一般商品市場一樣,競爭是提高服務質量的不二法門。如果國營交易所壟斷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就不會有人放在心上。不論市場形態如何,此理不變。 說到底,中國股市的問題,不在于監管不嚴,不在于一股獨大,也不在于股權分置,而在于行政壟斷。股市的種種亂象,都是壟斷惹的禍。 談論股市,人們言必稱希臘。學習成熟市場是必要的,但在基本制度完全不同的情況下,談具體的監管措施是毫無意義的。況且,讓政府來監管政府開辦的股市和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不是與虎謀皮嗎? 真正重要的,是打破行政壟斷,讓證券交易所遍地開花。有了競爭,交易所才會關心上市公司的質量,才會真正保護投資者利益。 美國股市的發展歷程就是很好的示范。美國的股市其實并不是兩家,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只是我們最熟悉的兩個市場而已,美國的股市其實有幾百家!正像國美和蘇寧在電器商店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一樣,紐約和納斯達克也是在眾多股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它并沒有像我們的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一樣,擁有獨家壟斷地位。 中國股市的根本問題,決不在技術層面。不在根本問題上下刀,而僅僅著眼于技術上的改良,這是偷懶的做法。即使暫時避免了危機,也跑不了“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結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