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國國有企業改制的規范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2日 13:58 經濟參考報 | |||||||||
2004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年初,兩個規范國企改制的重要文件出臺;年中,一場席卷全國的國企改制爭論掀起;年末,國資最高管理層明確表態,改制爭論塵埃初定。2005年將是國企改制的規范年。 2004年8月到11月,國資委等部委對21個省的國企改制和產權轉讓情況進行督查,發現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為管理層收購和國有產權交易不規范。國資委已有針對性地開出了監管
爭論焦點的管理層收購近年來放行與叫停已幾經反復,時間到2004年底,政策已經十分明確:大型國企不準進行管理層收購,中小型國企可以在滿足經營者離任審計、經營者不得參與轉讓決策自買自賣、進場交易等五個條件的前提下規范操作。國有中小企業的標準是按照統計局所劃分的標準,即工業型中小企業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億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億元以下。 離任審計將是一個殺手锏。當前國企經營者借著改制侵吞國資常用這種伎倆:把應收賬款做在子公司、孫公司,把應付賬款做在公司本部。對應付賬款強調必須支付決不能違約,而對應收賬款則強調收不回來。目的是將母公司做成虧損,利潤都藏到子公司甚至孫公司。等到改制一完畢,那些賬款紛紛現身,成為經營者私人利潤。進行離任審計之后,如果國資監管機構發現經營者對利潤下降負責任,那么該經營者不得購買企業股權,這就堵住了經營者通過做虧公司占有國資的路子。 自買自賣、暗箱操作、虛假評估是國企改制股權轉讓中為人詬病的“三宗罪”。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管理層收購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自買自賣”,“自己要買那個資產,所以大動腦筋盡可能的把資產價格壓低。”改制方案由中介機構制定,企業管理人員不得參與轉讓決策將杜絕自買自賣現象的發生。 當前產權交易中,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轉讓產權未進市場,有的雖然進場但也是事先與受讓方談好,到產權交易所只是登記,并不是多個買家競價,價高者得之。即便是中央企業,也存在部分二級、三級公司在股份制改制中不規范的現象,產權轉讓進場交易的比例還不高。此種暗箱操作的方式難免會出現國有資產流失。國資委已要求中央企業的產權交易都要進入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產權交易所進行公開交易。 中介評估機構即將被施以“緊箍咒”。近年來,一些企業進行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時,出現了對土地確定權定價不規范,對知識產權、技術專利、商譽等無形資產不評估或評估后不入賬等情況。對此,李榮融透露,出問題的中介評估機構都要上黑名單,全國國資委系統都要聯網,該事項正在進行中。 健全國企改制法規也將是明年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日前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上,李榮融說:“國企改革特別是產權制度改革,涉及權利和利益的再調整,涉及社會的公平公正,必須規范推進。”明年,國資委還將對中央企業規范改制的產權轉讓情況進行檢查,總結各地好的做法和經驗,完善國有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的有關規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