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GDP由國家發布的深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1日 10:28 新京報 | ||||||||
為提高GDP核算質量,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統計局對地區GDP核算進行了重大改進。建立了地區GDP數據聯審制度,各省區市的GDP數據經聯審后,由國家統計局作為法定數據統一發布,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說,明年各地發布的數據不再有法定效力。 我們認為,由國家統一發布各省市GDP數據,不僅僅是統計數據發布渠道的變更,放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大背景下,這更是對如何看待GDP的觀念上的突破。
多年來,經濟發展被人們簡單化、庸俗化地理解為GDP增長。不管是官員自己,還是他的上級,都普遍地把官員所領導地區的GDP視為衡量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而地方統計部門是隸屬于地方政府的,統計局長由地方任命。面對自己上級的壓力,有些地方的統計部門不得不按照地方官員的意志來夸大數據,以顯示政績。 地方統計數據作假,是一個多年來被人反復提及的話題。比如,在談到今年統計執法大檢查的結果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曾怒斥地方數字造假現象。 數據失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高層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開始進行改革。這次省市GDP數字由國家統一發布,正是出于“GDP下算一級”的基本原則,即由上一級政府的統計部門計算下屬各個地方的GDP數據。 這意味著,地方政府不大容易操縱統計數據,GDP數據將更為可信。 不過,即使完全打破統計地方化的格局,使統計部門實行垂直化管理,但只要考核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是GDP,也即,只要GDP與統計之外的其他功利性目的相關聯,則不管由誰統計GDP,都面臨著扭曲數據的壓力。 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根本對策,是盡可能地讓傳統的GDP統計與官員的政績脫鉤。 從統計學角度看,GDP只是一項宏觀經濟指標,可供政府和專家粗略地監測經濟活動的變動情況。考慮到計算中的誤差因素,所計算的范圍如果太小,就很難反映經濟的真實狀況。只有在全國或至少在全省范圍內計算,才有一定的科學分析價值。因此,以GDP來衡量省及省以下政府的政績,誤差會相當大。 可以說,GDP數據只能大體上反映經濟活動的某些方面,而不能反映經濟發展的全貌。而一個政府的職能,更不是發展經濟所能涵蓋的。也就是說,GDP根本不足以體現一個地區社會綜合發展的狀況和水平。因此,以GDP來考核官員政績,本身就是對GDP的誤用。 立刻會有人提出一個疑問:GDP與政績脫鉤,那用什么來衡量官員的政績?已有人在編制“綠色GDP”、“社會GDP”等等。在所有這些努力的背后都有一個假設:只有依靠一組明晰的數據,才能衡量、判斷官員的政績。 確實,外人也許要靠一組數據才能了解一個地方政府的政績。然而,對于當地民眾來說,沒有這個數據,他們照樣能夠對官員們的政績作出判斷。因此,如何增加民眾的判斷在衡量官員政績、決定官員去留中的權重,似乎才是我們要努力的正確方向。如果我們非要數據不可,那人均收入可能是一個更科學、也更能反映實情的政績指標。 中央政府和經濟專家可能需要靠GDP數據來了解全國經濟的走勢,但判斷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其實有更簡單的辦法,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打破對經濟統計數據的迷信———各省市GDP數據由國家統一發布,已經開了個好頭。 □本報特約評論員 鐘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