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政策與企業(yè)決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0日 00:45 中國經濟時報 | ||||||||
梁小民 在美國,許多美聯儲的專家在退休后被公司高薪請去當顧問。天下沒有免費午餐。這些專家被高薪聘用,是因為他們多年分析宏觀經濟走勢與宏觀經濟政策的經驗對這些公司至關重要。這就說明,宏觀經濟政策是企業(yè)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
從事證券方面的投資公司對利率的變動極為敏感,因為利率與證券價格變動密切相關。利率上升,證券價格下降;利率下降,證券價格上升。如果這些公司能準確預期到利率的走勢,從事證券的買賣當然可以獲益。美聯儲是決定利率變動的機構,這些專家對利率變動走勢的預期當然比一般人要更專業(yè)、更準確。 利率不僅影響證券價格,而且對企業(yè)的長期投資也極為重要。一項投資是否有利取決于成本與收益的比較。投資的特點是現期支出,以后才有收益。未來獲得的一元貨幣的價值與現在投入的一元貨幣的價格并不相同,因此,不能簡單地把成本與收益的貨幣量相比,一定要把未來的貨幣折算為現值。現值就是一筆未來貨幣現在的價值,把未來貨幣折算為現值的方法稱為貼現。 舉個例子,某企業(yè)投資100萬上一條新生產線,未來三年內收益為每年40萬,共為120萬,如果不計算現值,收益120萬,成本100萬,投資當然是合適的。但未來的120萬的現值并不是120萬,因此,判定這項投資是否合適就要計算未來3年中120萬的現值是多少。假設我們按年利率10%來計算現值,未來3年中120萬的現值就是:40萬/(1+10%)+40萬/(1+10%)2+40/(1+10%)3=36萬+33萬+30萬=99萬。這表明,第一年40萬元收益的現值為36萬,第二年40萬元收益的現值為33萬元,第三年40萬元收益的現值為30萬元。三年收益的現值為99萬元,低于投資的成本,因此,這項投資是不合適的。 在現實中,我們根據各年不同的利率來貼現當年的收益,并得出現值。一筆既定的收益,利率越高,貼現為現值反就越少,利率越低,貼現為現值反就越多。可見利率變動對一筆投資未來的收益極為重要。這正是企業(yè)作出投資決策時要密切關注利率變動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率變動對投資決策影響甚大的另一個原因是利率決定著投資時機的確定。企業(yè)投資中利息支付是重要的成本,在利率低時投資當然就會減少投資成本。如果一筆投資可以在2年內之中的任何一個時間進行,那么,就要選擇利率低的時間,能正確預期利率變動就有利于確定最有利的投資時間。 利率是由宏觀經濟政策中的貨幣政策決定的。所以,企業(yè)關注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動趨勢,高價聘美聯儲退休專家當顧問。 應該說,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yè)并不是硬約束,企業(yè)完全可以不考慮這些政策變動而決策。例如,央行提高了利率你仍然要增加投資并不違法、政策也不會管你,但順應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動作出企業(yè)決策會更加成功。與宏觀經濟政策逆向而動吃虧的總是自己,誰會這樣非理性地決策呢?所以,盡管宏觀經濟政策并不是強制性的,只是利用經濟杠桿來引導企業(yè)的行為,但對企業(yè)行為和整個經濟運行的影響相當大。企業(yè)適應環(huán)境就包括適應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動來調整自己的決策。 當然,宏觀經濟政策決不僅僅是貨幣政策,更不只是利率變動。貨幣政策中還包括控制貨幣量保持物價穩(wěn)定,這對企業(yè)決策也相當重要。我們在前面分析貼現時依據的是利率,在現實中還可以根據通貨膨脹率來進行貼現。因此,物價走勢與通貨膨脹率的變動也是企業(yè)要關注的,同時,在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還會影響匯率的變動,匯率對企業(yè)、尤其是進口原料和出口產品的企業(yè),影響甚大。 另一種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是財政政策,盡管在發(fā)達國家,與貨幣政策相比,財政政策的作用在下降,但對企業(yè)對策同樣有重要的影響。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政府支出與稅收來影響整體經濟的運行,不可能不影響企業(yè)。政府公共工程支出和購買支出變動引起總需求變動,政府福利支出變動要影響居民收入和消費。這些變動當然是企業(yè)決策的因素之一。政府稅收的變動不僅直接影響總需求,而且對企業(yè)還有更重要的意義。在減稅政策中有一種針對企業(yè)的投資賦稅減免,即企業(yè)利潤中用于再投資的部分可以減免公司所得稅,利用這種政策增加投資,企業(yè)當然受益。 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動對中小企業(yè)也許影響并不顯著,但對大企業(yè)而言,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動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個企業(yè)家,應該隨時關注宏觀經濟走勢的變動,并預測政府的政策走向。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動大體上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企業(yè)家只要長期關注,自己就會作出判斷。如果自己覺得沒把握,那就可以像那些美國公司一樣,聘請專家作顧問。這方面花點錢,也是一種投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