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農案頻發背后藏著地方政府的畸形哲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9日 09:16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陳亮 編輯:唐清建 假西瓜種子毀了一家人的生活。張鳳死在了“快速奔小康”的路上。兩年來,揮之不去的陰霾在臨江鎮春河村的上空飄蕩。 12月的黑龍江,天氣出奇的冷。
黑龍江省綏化市國家級貧困縣蘭西縣臨江鎮春河村后四馬架屯,悲憤壓垮了這個貧困的家庭。 “他比實際年齡要老得多。”看到62歲的男主人公張景昌,這是記者的第一感覺。 十多平方米的小土屋里,張景昌承擔的不僅是來自家庭的生活重擔,還有痛失愛女的悲憤,以及討了兩年的說法卻未果的困惑與難過。這一切,緣于一次購買假西瓜種子。 執政部門推諉? 2002年,張景昌的女兒張鳳借了3000元錢,在“海慶瓜菜種子經銷店”購買了北京某公司生產的“豐神”、“豐度”牌西瓜種子,為父親種了7畝的西瓜地。100多戶鄉親也跟著張鳳購買了西瓜種子,希望“一起奔小康”。 然而,這個“小康”的愿望落空了。? 秋后,這些瓜種幾乎顆粒無收。張鳳急了:鄉親們可都是跟著她一起買的種子呀,秋后西瓜沒有換成錢,怎么向大伙交代?高息借的3000元錢無論如何也還不上了。2002年8月24日,張鳳喝下農藥以死謝罪。 據蘭西縣價格認證中心的核算鑒定,21戶瓜農共種植西瓜176畝,應收益24.3萬元,而實際收益3萬余元,損失21.3萬元。有收益的僅12戶,累計67.7畝,平均每畝收益239元。 很快,涉案人員張海慶、劉金輝浮出水面并承認制假售假。案發后,劉金輝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張海慶一度外逃,后又歸案,在交納一定抵押金后,被取保候審。 張海慶,蘭西縣大業種苗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臨江鎮“海慶瓜菜種子經銷店”是其公司的分店,注冊資金100萬元。蘭西縣大業種苗有限公司是北京某公司在黑龍江省的總經銷。劉金輝是望奎縣一普通農民。 令人費解的是,在兩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核實清楚后,公安機關按照程序向蘭西縣人民檢察院報卷申請批捕。但蘭西縣人民檢察院卻以事實不清楚為由,把公安局的報卷退了回來。蘭西縣公安局進行了補充偵查,隨后又第二次報卷,但很快又遭到了檢察院退卷。在第三次向檢察院報卷時,公安機關得到的答復仍然是“事實不清楚”。 一直堅信是“鐵案”的黑龍江省綏化市蘭西縣公安局治安警察大隊一中隊隊長孫立春也弄不明白了,他謹慎地對記者說,“當時退卷可能是有些地方沒有查清楚吧。” 2003年3月13日和3月18日,蘭西縣法院兩次開庭審理此案,但由于張海慶不到庭而無法審理。蘭西縣人民法院刑庭庭長王旭表示說,因為找不到張海慶,法院只能中止審理此案。但有關人員指責蘭西縣人民法院:“張海慶曾兩次去法院說明情況,而法院均沒有采取措施。” 為此,蘭西縣公、檢、法等部門還發生了爭執,“假西瓜籽案”的溝通會也因為意見分歧最終無果而終。 知情人向記者透露,犯罪嫌疑人劉、張均有很深的背景,劉的一個直系親屬在綏化市某縣擔任要職,而張在北京的一直系親屬,個人財產上千萬,當初張海慶注冊“蘭西縣大業種苗有限公司”的100萬元資金中,此人就出了很大一部分。 未經證實的消息說,有人在私下里已經給劉金輝、張海慶出好了主意,“這個案件最好的辦法就是拖下去,最后農民拖不起,案件就會不了了之了,但把案件拖下去的前提,就是檢察機關不批捕、法院不審理……” 總理的批示是給別人看的 經記者調查,從2002年7月份農民發現假種子起,到2003年5月假種子案件遲遲得不到解決的近一年間,有案可查的受害農民上訪記錄就達200余次。100余戶農民上訪,22戶農民訴至法庭。 去年5月,一篇關于假種子坑農的報道,將蘭西縣假種子案件得不到解決的事件予以披露,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03年6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筆批示:“最近假種坑害農民之事頗多,要嚴肅執法,加大懲處力度,明確管理責任。”農業部領導也做出批示:“嚴格執行《種子法》,嚴厲懲治假冒偽劣種子坑農害民行為。” 黑龍江省種子管理局原法規辦副主任邢海軍回憶說:“去年6月24日,調查組在蘭西縣呆了3天,重點就是傳達溫家寶總理的批示,對問題進行核實,追查案件進展。” 但據了解內情的人士介紹,調查組去蘭西縣的重點其實是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只有各方面關系協調好了,假種子案件才能得到解決,種子管理局也才能給國務院一個交代!” 調查的結果是“基本屬實”,這起拖延了近一年的假種子案件終于開庭審判。 但事情并未結束。2003年9月,張海慶和劉金輝對黑龍江省蘭西縣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分別上訴至綏化市中級人民法院。 富河村的張德勝(化名)向記者回憶說,由于審理依舊沒有絲毫進展,瓜農二次上訪高潮從2004年元旦重新開始,持續了5個多月,上訪重點是綏化市法院、檢察院、政法委、人大常委會。但這些部門接待上訪者的態度與蘭西縣法院、檢察院、政法委等部門2002年時的態度竟然完全一致:互相推諉或拒不接待。 坊間傳言說,有媒體記者裝扮成農民對本案審判長宋長春進行暗訪,對方竟然說:“總理批示的事已經過去了,墻上貼的?涉農案件要快立、快審、快結、快執?承諾是給人看的,我說你這個農民怎么還當真了?” 對此說法,該法院政治處宣傳科科長孫瑛似乎很驚訝:“宋長春不可能說這種話。審判的事還未結束。” 至于審理一拖再拖的問題,孫瑛這樣回答記者:“總理的批示是批給農業部的,和法院沒有直接關系。”“判決遲遲沒下來,我們中間申請做鑒定了。”當問到鑒定時間時,孫瑛不愿細說,一直強調“時間沒毛病”、“我們是嚴格按法律程序來走的”。 一位深諳當地官場的人士這樣分析:“在弄權枉法者眼里,農民的上訪風險不大,媒體的監督風險不大,總理的批示風險也不大。因為上訪也好、輿論也好、批示也好,最終都要轉回到自己手上。于是,農民的上訪、媒體的披露與總理的批示,就無一例外地在某些權力交易中失重,但又或多或少地受到法律和總理的掣肘,表面上也不得不‘有所表示’。這就是這樁假種子案的地方哲學。” 關系網無處不在 “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復雜的案子,(法律)制度絕對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人身上——人為的干擾。”當地一家律師事務所姓趙的律師說。 事實上,此案中反映出“在相當一部分基層政府,素有人情大過王法之說,何談秉公執法?”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員說:“腐敗官場在當地大行其道,一手制假,一手遮天,他們所結成的關系網無所不在,要想徹查必須要動大手術!” 經記者調查,2002年8月,受害農民首先投訴到蘭西縣種子管理站,管理站站長姜永發曾先后將劉金輝和張海慶偽裝為專家去做鑒定,被農民們揭穿。 最后的鑒定報告是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黑龍江省種子管理局、黑龍江省經濟作物站等8家單位組成的聯合專家調查組出具的。鑒定結果顯示:“豐神牌”、“豐度牌”西瓜籽產出的西瓜畸形瓜多、無顆粒現象多,該品牌種子的銷售公司在蘭西縣進行的“種子宣傳活動”屬于夸大、誤導農民購種行為,“豐神牌”、“豐度牌”西瓜籽確實屬于劣質種子。 這樣,蘭西縣警方在得到專家調查組出具的調查結果后,才開始正式受理此案的。 9月13日,綏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對上訴人劉金輝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維持其一審判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規定,“特別重大損失以50萬元為起點”,而本案的損失數額不足50萬元,故應對上訴人張海慶的刑期予以更正。終審判決,張海慶、劉金輝犯生產、銷售偽劣種子罪,均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并處罰金8萬元,判處二被告人賠償附帶民事訴訟22名原告人經濟損失434100.16元,種子款10465元,種子鑒定費3660元,判決當日交付執行。 據蘭西縣臨江鎮黨委書記孫海波透露,由于劉金輝、張海慶沒有資金能力賠付,瓜農們的434100.16元還一直沒有拿到手里。“既耽誤了家里耕種,又致使許多農民家庭生活進一步陷入了困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