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公務員的各種改革為何屢遭眾人質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5日 15:19 中國青年報 | |||||||||
莫林浩 高薪養廉,公務用車改革,公務員退出補償機制,這些是近段時間媒體的熱門話題。引人注目的是,這些關于公務員的體制改革屢屢遭到社會輿論的質疑。質疑的背后,折射出公眾對改革標準和取向的擔憂。
廉潔奉公本應是對每一個公務員的基本要求吧,如今似乎不是了,廉潔成了高標準、嚴要求,公務員要是達到這個高標準,就要給予一定的獎勵。于是,許多地方和部門紛紛采取了建立廉政公積金的辦法,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正是高薪養廉。這種改革的隱含邏輯是,廉潔是公務員額外付出的成本,理應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是謂養廉。我們姑且不談高薪能否養廉,僅這種隱含的邏輯就令人難以接受。高薪對應的應該是公共部門提供的高質量社會管理和服務,而不是對廉潔奉公的補償。 中國的公車數量可謂世界第一,這么多公車到底有多少時間是在公用呢?一個得到普遍承認的說法是“三分天下”:三分之一公用,三分之一領導私用,三分之一司機私用。數額巨大的公車養護費用實際上成了公務人員福利待遇的一部分,現在要改革,車改補貼自然要按級別來定,級別越高的拿錢最多。這種改革的結果是,模糊了公務人員用車行為的公私界限,配備公車成了按級別享受的待遇,公車改革只是把這種待遇貨幣化而已。 再說公務員退出補償機制。公務員現在可是個金飯碗,工作穩定,旱澇保收,好幾十個人搶一個位置,能搶到的都不簡單。現在要讓公務員自愿退出,不采取補償措施就沒人愿意接受。這種補償,正說明公務員享受著常人不可企及的待遇,說到底還是官本位思想的體現。 仔細研讀這些改革方案我們可以發現,都是以確保公務員階層既得利益為出發點,哪怕這些既得利益并不屬于合理合法的范疇,也會以改革的形式予以確認。就算這種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財政負擔,但其中隱含的特權思想也無法讓社會接受。在財政預算缺乏硬約束的情況下,這些改革方案也不可能從根本上保證行政費用不會反彈。 公眾質疑的根源在于,在所有方案的制訂中,人民這個名義上的權力擁有者和授予者實際上是缺位的,方案的制訂和實施掌握在各級領導干部及少數專家學者手中,為改革支付成本的納稅人沒有參與決策的權力。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對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再分配,在這種背景下制訂出改革方案最終對誰有利、對誰不利,自然不言而喻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