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之后:無邊界金融對峙國家金融安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5日 14:18 第一財經日報 | ||||||||
試想2007年后的某一日,當手中恰好有幾萬元人民幣現金,你會選擇存入國內銀行還是大名鼎鼎的花旗抑或匯豐?在人民幣業務,尤其是個人的人民幣業務不受地域限制向外資銀行全面開放時,這將不會是一個個案場景。這個看來并不煽情的場景讓很多人深為憂慮,憂慮的人們來自央行、商業銀行,還有關注中國銀行業的各種各樣的個人或者機構。 如果組合一下這些擔憂,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擔憂指向中資商業銀行的經營和盈
從目前的情況看,似乎各方還很難對外資銀行進入語境下的“國家金融安全”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詮釋。權且引用一個與此相關的“曝光率”最高的形象說法:“存款大搬家”。如若能和“金融安全”相提并論,這種大搬家必是有極大的規模,以至于國有銀行喪失大量存款即賴以貸款的資金基礎,經營無以為繼而導致最終破產。釀成如此重禍的可能性確實不能排除,但從經驗研究和中國國情的判斷看,存款轉移系統性地危害“國家金融安全”將會是小概率事件。 從外資銀行的角度看,他們在相當長時間內還無法通過“鋼筋水泥”網點到達中資銀行目前已經到達的所有客戶。事實上,大多數外資銀行,尤其是規模和實力都位列全球前列的外資大行,其實并不想采取和中資銀行一樣的網點戰略,在他們看來,這樣擴張的成本太高,而且不符合他們的目標客戶定位,他們更傾向于鎖定高收入的一部分人群,采用“少網點+電子銀行”的分銷方式,同時啟動所謂“撇脂”(取走牛奶最上面的那一層甜美奶油)戰略,獲取利潤率最為豐厚的那一部分業務和目標人群。 無疑,中資銀行也會全力爭取這部分“白金”客戶;同時,假以時日,經過市場洗禮的中資銀行的競爭力和服務也會有所提高,因此,優質客戶的“存款搬家”至少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此外,消費者往往會有消費習慣的延續,而中資銀行給人一種具有“國家信用”的安全感,在中國可預見的未來,由信心全部喪失而導致擠兌的情況恐怕很難發生;相反,“白金”客戶以外的普通客戶很可能樂得留在中資銀行的賬戶中。 也許是由于類似的原因,國別經驗數據顯示,在銀行業對外開放的新興市場和國家中,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經快速上升后,一般穩定在10%-30%不等。一個極端案例是新西蘭,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高達90%,不過結果可能會讓你有些意外,這90%的大部分來自澳大利亞。 由存款大搬家導致的銀行崩潰看起來遙不可及,然而,中資銀行卻絕無任何理由可以稍事休息。各種競爭力指標依舊顯示,中資銀行的競爭力和外資大行幾乎不在一個數量級,競爭中的劣勢顯而易見。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的市場份額喪失無可避免,有懸念的僅僅是最終的份額分割和以怎樣的速率重劃江湖。 然而,這將僅僅是一件壞事嗎?在不危及國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分析框架來看待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上的更大份額? 外資銀行的中國角色主要分成兩類:一是通過戰略投資者進入銀行,目前中國已有若干家銀行獲準吸收境外投資者入股,匯豐銀行更是持有交通銀行19.9%的股份,成為交通銀行第二大股東,并將參與董事會和高層管理。此外,中行和建行的戰略投資者引入也在緊鑼密鼓之中。此中的好處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改造產權結構完善銀行治理;二是在管理和產品創新等方面獲取技術外溢。 相比之下,外資銀行“獨立”占有相當部分的市場份額似乎就不那么容易讓人接受。然而,如果能夠超脫所謂“民族感情”和“陰謀論”,此中的好處也不難捉摸,外資銀行的市場進入,帶來的將是更好的服務、更為可人的產品,當然還有更激烈的競爭,其綜合結果則將是整個銀行業的快速發展,一個更有效率的間接融資市場,一個更為有效的金融資源配置體系。 正是基于這樣的邏輯,世界銀行曾在幾年前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出了一個頗有意味的概念:無邊界金融(BoundarylessFinance),不論你是否認同,這樣的力量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市場,以及我們的生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