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最重要商業浪潮:中國發力國際并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5日 09:38 中國日報網站 | |||||||||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上周,世界商業界最為熱門的新聞莫過于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世界主流傳媒在不惜篇幅播報相關新聞的同時,對中國企業不斷走出國門,亮相世界舞臺的景象給予高度關注。一個普遍觀點開始形成—— 12月8日,聯想集團斥資17.5億美元收購了IBM個人電腦業務,使其一躍成為了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國際一些主流媒體在報道該新聞的同時,還將目光聚焦到中國公司的海外擴
在論及什么將可能成為未來10年中最重要的商業浪潮的時候,總部位于美國司達盛全球咨詢總裁唐納德.斯特拉斯漢姆(DonaldStraszheim)說,中國正在迅速成為國際并購者,而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僅僅是開始而已。 第一階段并購聚焦能源。斯特拉斯漢姆說,在第一階段,中國聚焦于大部分是礦業資源的外國資源。在加拿大、澳大利亞、東南亞、非洲及其他地區的每一家能源類公司都是中國的鎖定目標。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投資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水域的石油和天然氣;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了一家位于澳大利亞的煤礦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投資了澳大利亞的一家鐵礦,并有可能在巴西投資一家鋼鐵廠;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投資了一家澳大利亞的發電公司。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正在與加拿大最大的礦業公司Noranda的收購項目進行磋商,該收購合同的潛在價值高達55億美元。法新社報道還指出:截至2003年底,除在非洲、東南亞和中亞地區的收購訂單以外,中國已在海外58個石油和天然氣項目中花費了60億美元進行投資。 第二階段并購是迅速進入海外市場。正在進行中的第二階段并購計劃中,以在中國馳名的企業為拓展其在全球的銷售和分銷業務為特征。由于品牌的建立需要時間,所以對于像聯想集團、海爾集團和華為科技來說,采用收購方式迅速進入美國市場的做法是符合邏輯的,斯特拉斯漢姆評價道。在《華盛頓時報》的分析文章中,美國國際經濟學專家指出:“在中國三個著名公司(聯想、海爾、華為科技)走向世界的案例中,采用了完全一樣的模式。 另外,在其他行業中,中國企業也在向海外投資。汽車業中,上海工業(集團)公司已購買下了經營狀況不佳的韓國雙龍汽車(SsangyongMo鄄tors)約一半的股份,取得了該公司的控制權。此外,該公司還在進行談判,準備接手破產的大宇汽車(DaewooMotors)在波蘭的子公司以及英國羅孚集團(MGRover)。家電業中,中國第二大手機和電視制造商TCL集團兼并了法國湯姆遜公司的電視機和DVD影碟機業務。 斯特拉斯漢姆還說:“許多疏于管理的或不再令人喜愛的美國公司有可能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的方式,重新煥發出活力。或許來自的中國收購公司可以救助這些公司擺脫困境。” 盡管近期聯想集團的收購彰示中國企業正走向世界,但一些美國的觀察家認為:在西方國家眼中,中國經常是被視作一個有著廉價勞動力、可以改善利潤狀況的地方,而并非是西方公司董事會眼中的直接競爭者。 不具備復雜技術的中國企業(大多數處在勞動密集型和部分資本密集型產業),正開始在世界舞臺上展示自己。但同時,這些中國企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彭博通訊社指出: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戰略面臨一些重大的風險。是否一個從未在海外有運營經驗的公司可以成功整合一個著名的美國公司業務?是否全球的精明消費者會選擇一個非知名公司的產品(如:聯想)?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華盛頓時報》也指出:簡單的海外投資并非意味著會自然而然地取得成功。像許多美國地制造商一樣,海爾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在上月,海爾也受到了南卡羅萊納冰箱車間工人罷工的威脅。 美國商務部的霍特曼指出:“隨著中國企業希望上游企業發展,他們需要更多地融入國際化之中。”與中國吸引的外資數量相比,中國公司才剛剛開始走向世界,對外投資額還十分有限。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底,中國已累計將330億美元投資在了160多個國家和地區7470家公司中。200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額為12億美元,比去年同比上升25%,但這僅占同期外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額的三十分之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