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國經濟表述:大國的經濟外交時代到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5日 07:41 北京晨報 | |||||||||
APEC: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2004年,APEC(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的力量博弈中,中國在環太平洋棋局的東南方,素有“美國后花園”之稱的南美落下三枚戰略棋子。隨后,又把陣地轉向了西太平洋,在中國的南大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突然浮出。
中國經濟力量發起的合縱連橫戰局中,APEC是大棋局,一盤沒有下完的戰略棋。 -新亞洲主義升起 中國“經濟外交”今年最重大的成果就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敲定,作為堪比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中國與東盟的走近、中國與南美的經濟“蜜月”都標志著新亞洲主義在全球的升起。 2004年11月29日傍晚,老撾湄公河雖被落日的余輝籠罩,卻帶有了一種“萬象更新”的意境。 《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剛剛在這里簽署,一個人口超過17億、經濟總值達24000億美元的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此時,“中國現象”震撼南美的余波還未散去。 就在十幾天前,胡錦濤主席和近140名中國企業家在巴西拋出大單,中國要用幾百億美元買巴西的鐵礦砂、阿根廷的石油、智利的銅礦。南美正是APEC棋局最后的爭奪區。 對于中國而言,APEC的價值一直在于,把太平洋沿岸21個國家和地區齊集麾下,是中國貿易投資自由化的推進器。在2004年,APEC對于中國顯然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中國“經濟外交”的視野從看西方、看東方轉向了看南方。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迫切需要戰略資源供給地:無論阿根廷的石油、智利的銅,還是巴西的鐵礦,不再是輸入美國這一條路。 如果說聯手東盟是新亞洲主義思想一枚地緣政治的棋子,那么拓疆南美則是一手大棋。 -中國需要 外貿“減壓器” 2004年,中國經濟力量的“南下”有背景,中國全年外貿總額將達到空前的1.1萬億美元,但外貿的不均衡依存隱患重重。 上一年,中國外貿依存度超過60%。而美、日、德等貿易大國的依存度大體穩定在14%至20%。美、日、歐盟這三大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 高依存度成為近來中外貿易摩擦頻率越來越高的根本原因。 《華爾街日報》曾夸張地驚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也是最大的鋼鐵、銅和水泥消費國。中國的石油需求已成為推動全球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到2030年,中國的轎車數量可能會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 中國急需新興市場作為政治與經濟風險的“減壓器”。 東盟是合適的戰略伙伴。盡管協議落筆的時間是2004年11月,但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接近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水平。 同樣,南美既是一塊處女地,也是平衡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籌碼。中國需要在南太平洋上開辟一條能源與工業品新航道。 -亞太經濟圈 需要“意見領袖” 2004年,在中國經濟力量強勢擴張的同時,太平洋卻變得越來越窄。亞洲更是在這一年成為搶眼的“明星”。 今年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由于在能源等重要問題上的倡議,第一次在APEC扮演了“意見領袖”的角色。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近幾年中國“經濟外交”的最重要成果,它一掃此前東盟對中國存有的經濟戒心。 在APEC之前,中國就像一塊磁石,使分散的亞洲經濟力量開始集結。今年,歐洲的法、德、意工業三強在華的激烈競爭反映了歐洲人的心理。而太平洋強國的美國也把東望歐洲的方向調整為西望亞洲。 晨報記者 劉映花 開啟能源外交時代 2004年,席卷全球的中國“能源之旅”令人備受關注:從非洲到南美,從中亞到中東……中國國有能源公司的高管們隨國家領導人出訪各國的忙碌身影給外界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大國能源外交時代已經到來。 “能源外交”將成為我國外交戰略中繼“大國外交”和“周邊外交”之后的第三環節。 -沉重的桂冠: 原油進口首超億噸 通常來說,能源外交有兩個類別:以能源為手段的外交和以能源為目的的外交。中國屬于后者。 經濟車輪飛速運轉所發出的能源緊缺警笛喚醒了中國能源外交。今年,中國石油進口量將第一次跨過億噸“紅線”,這是自1993年中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以來的新變化,也是緊接去年中國超過日本,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之后,另一頂讓中國感到沉重的“桂冠”。 按國際慣例,當一國的石油年進口量超過1億噸時,往往會動用外交、經濟或軍事手段來保證石油安全。 與之相關的是,今年,中國宣布了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正式啟動,并已草擬了旨在建立相當于90天石油進口量的戰略石油儲備初步計劃。而加強與油氣富足國家之間的能源外交,無疑將為龐大的戰略石油儲備提供源頭活水。 -中國風掠過: 能源外交初戰告捷 經過一年的磨礪,中國的能源外交顯露鋒芒。曾經一度被忽略的中國與非洲、南美國家的能源交往有可圈可點之處。 1月底,胡錦濤主席出訪非洲三個重要的產油國——埃及、加蓬和阿爾及利亞。隨后,非洲迅速刮起“中國風”:阿爾及利亞和埃及與中石油簽署了石油合同,而中石化將首次從中非國家加蓬進口石油。 11月中旬,胡錦濤主席再率數十位中國“能源智囊”出訪美國的后花園——南美。這些資源富足的國家得到極大滿足。僅對于阿根廷一國的投資就是天文數字200億美元。 堪稱2004年中國能源外交典范的要數中哈石油管線的開工。今年9月,中哈管線二期工程開工,它的塵埃落定給中國增加了許多底氣。這條暗含“泛亞能源大陸橋”戰略構想的石油管線,讓中國的石油“源泉”從此深深扎根于全球石油的“富礦”——里海地區。 -庖丁解牛: 中國能源外交的必修課 在為尋求穩定的石油供應東奔西走之時,中國“邂逅”了同樣四處找油的石油消費大國——美、日、韓、印等。 最突出的例子是中日競爭遠東石油管線的走向。因為日本“金元外交”的攪局,導致中俄談了十年之久的“安大線”計劃從俄羅斯安加爾斯克通往中國大慶的輸油管道今年“胎死腹中”,中國得到的可能僅僅是一條支線——“泰納線”。 不僅于此,任何“中國”和“石油”的字眼都會刺激日本。在石油市場上,只要有中國人,就一定會出現日本人的身影: 在非洲,日本將在今后5年無償向非洲提供總額10億美元的幫助,并放棄對非洲等重債務貧困國家總額約30億美元的債權;在伊朗油田的競標中,日本拔得頭籌;今年,日本一聽中國將開發近海油氣資源,便立即找上門來,中日之間的東海油氣資源爭奪戰一觸即發。 而在中日兩國在大陸架石油開發上出現爭議時,韓國的石油鉆機也乘機伸向黃海大陸架,試圖分一杯羹。 美國、印度對中國的排斥不“遜色”于他國。他們不遺余力地散布中國能源“惡虎論”,在各項油田競標項目中給中國設置“絆腳石”……因此,像庖丁解牛一般將刀刃游走于各國之間——這將是未來中國能源外交的一堂“必修課”。晨報記者 李雋瓊 熱錢和人民幣的跨國較量 熱錢來襲!此起彼伏的警報聲貫穿整個2004年。 在即將到來的2005年里,警報聲還會響起,前提是圍繞人民幣升值的較量仍在繼續。較量的雙方依然在比試誰更有耐心:一邊是立場堅定的中國政府,一邊是分布在全球范圍的國際游資——熱錢。 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為逐利而短期快速移動的資本正困擾著中國經濟。 -熱錢為人民幣升值而來 在2003年2月的西方7國財長會議上,日本率先提出人民幣升值動議。由于中國并非7國集團成員,該動議當時被否決。但一年后,中國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和央行行長周小川首次參與西方7國財長會議,導致海內外紛紛猜測:今年人民幣匯率要動了。 人民幣匯率并未反映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狀況,人民幣被大大低估,增強了中國出口競爭力,給西方國家造成了損害——在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稱號的大背景下,這種說法頗有市場。 更為嚴峻的形勢出現在2004年,由于美國經常項目和財政出現巨額雙赤字,美元兌歐元、日元等貨幣的匯率持續大幅下跌,由此帶來的金融風險令西方國家頭疼不已。西方國家疾呼:要拯救美元的頹勢,人民幣升值是解決之道。 施于中國的重重壓力正是國際炒家的籌碼。他們認為,人民幣升值是可期之事,應及早把人民幣或人民幣資產握在手中。數以百億計的熱錢就此涌入國門。 -熱錢帶來人民幣匯率僵局 時常被國際政治斗爭利用的匯率問題并非單純的經濟問題。匯率問題的求解是尋求內外經濟、政治沖突的平衡點。熱錢不是匯率問題的根本,但它使匯率問題的求解一時陷入僵局。 事實上,調整人民幣匯率制度不僅有外在壓力,也有內在動力。中國自身并不愿死守固定匯率制度,后者的弊端被學者們一一剖析。周小川在本月初最新的表態是: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僵化可能給銀行和企業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公告多次顯示,彈性匯率制度是改革的目標。國內已達成共識: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只是現實的選擇,并非長久之計,因為這意味著喪失自己獨立的匯率政策。 搗亂的熱錢卻帶來了僵局。如果現在調整匯率,正中炒家下懷。 經濟學家郎咸平警告:匯率變動之前必須逼退熱錢,否則來得快、去得快的熱錢將給中國經濟留下大窟窿。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何帆博士點明,現在的情況大體是:海外資金賭人民幣升值,不升值他們就不走;政府似乎在賭熱錢離開,熱錢不離開我們就不調整匯率。 -較量仍在繼續 蟄伏不是熱錢的本性,它們正在內地和香港興風作浪。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殷劍峰博士認為,今年通貨膨脹的外部根源就是熱錢。上海當地的媒體驚呼熱錢炒高了房地產。在香港,熱錢搶兌港元,致使金管局頻頻投放數以億計的港元以平抑匯率。 陷入僵局并不代表無所作為,中國政府采取了打擊與疏導并舉的對策。中央以高調的姿態降低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論是參加7國集團、20國集團和APEC會議,還是接受境內外記者采訪,中國領導人公開的表態均顯強硬。11月,總理溫家寶首次明確表示,中國不會因為其他國家的壓力而放松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國家外匯管理局多次發文,對熱錢做出嚴正的警告。 意在推動外匯流出的舉措接踵而來:調高中資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允許合法私人財產轉移到海外,提高自費留學人員購匯指導性限額,上調境內美元小額外幣存款利率。 但是,投機者還在玩賭博游戲。離岸金融市場人民幣遠期匯率交易的資料顯示,對一年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只有微小變化。 他們應該吸取央行10月底突然加息的教訓:重大決策的出臺往往是在市場不太關注之時。在輿論嘩然之際,人民幣匯率變動很難應聲而出。李若愚 ●相關鏈接 數字2004之外貿篇 ●1萬億美元 來自海關總署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1月20日,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達到10017億美元,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的里程碑。預計全年外貿總額將達到1.1萬億美元。 ●208.4億美元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進、出口總值雙雙越過5000億美元關口。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08.4億美元。 ●1.1億噸 據海關最新統計,前11個月我國進口初級產品1059.6億美元,增長62.4%,比10月末上升2.3個百分點。原油進口達到創紀錄的11062萬噸,同比增長35.3%;預計全年原油進口將超過1.2億噸。 ●600多起 近幾年,世貿組織各成員提起的反傾銷案件中涉及中國的數量最大,已超過600多起。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三年,但2005年有可能迎來全球反傾銷的高峰。 ●6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迅猛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外貿依存度(進出口占GDP比重)已經達到60%左右。紡織品、服裝、鞋、玩具、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及小家電、小五金等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均名列前茅,有的已成為左右國際市場的重要力量。 ●23架 空中客車中國公司近日宣布,中國已向空中客車公司訂購了總價值達12億美元的23架空中客車A320系列窄體飛機;在空中客車即將啟動的A350飛機的研發項目中,中國將擁有5%的份額。這標志著中歐航空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上萬億美元 針對近來網上報道有上千億美元,甚至上萬億美元的國際熱錢正在狂賭人民幣升值的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10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這一情況并不屬實。他說,我國金融市場雖然也存在一些漏洞,有可能被國際投機資本所利用,但是其需要付出的代價很高,難以形成大的氣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