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回歸何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4日 07:05 中國財經報 | |||||||||
苗福生 上海在強力打造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遭遇挫折后,現在又開始把城市的定位放在第二產業上。不久前,上海市宣布,“上海要努力成為國際大都市中制造業最具競爭力的城市。”
從“三產”回歸到傳統優勢的第二產業,上海走了將近10年的彎路。一向以高效政府標榜的上海,作為中國經濟的火車頭,給兄弟城市留下的啟示具有多重的意義。上海的教訓告訴人們,城市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軌跡,拔苗助長式的強推與超前發展,必將付出代價。有跡象表明,在2001—2003年中,上海服務業速度不斷變慢,上海引以為豪的金融保險業在2002年已經出現低迷不振的態勢,甚至是負增長。道理其實很簡單,沒有一、二產業的支撐,何來第三產業的發展?舉例來說,沒有生機勃勃的傳統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金融保險業也就喪失了生存的根基。 現在上海已經意識到要重新回到以二產為主的制造業上了,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上海能否回歸傳統制造業?事實上,在上海拱手讓出傳統優勢,并如好萊塢般地制造出一個夢幻般的“東方明珠”后,他們發現,這不過是制造了一個滿足一部分上海人內心虛榮的一個外殼,而在上海的周邊城市,10年之間,已經成長起來了一批充滿生機的“經濟群狼”,現在的關鍵是,不是上海要不要回歸,而是還能不能回歸。 上海的傳統優勢早已不在。在其四周,各路“諸侯”產業升級已經完成,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鏈,現在不是“小兄弟”們挑戰“大哥大”,而是“大哥大”要從“小兄弟”嘴里爭食了。商務成本過高將成為上海回歸的瓶頸,不斷有消息傳來,由于商務成本高,一些企業紛紛從上海遷出,例如,聯合利華的生產基地從上海遷到合肥后,綜合成本降低了30%。進入上海的門檻過高,讓上海的人才優勢逐步喪失。隨著招商引資競爭的加劇,上海人引以為豪的高效政府也不再是拳頭品牌,從2003年開始,蘇州市吸引外資的總量已經超過上海…… 那么,當上海決心重新奪回“二產”的優勢時,它憑的又是什么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