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非生產性公共投資亟需加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3日 16:37 中國經濟周刊 | |||||||||
12月5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六項任務和八項部署,其中首要任務和部署都是關涉“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深研其他任務和部署,綜觀2004年經濟運行狀況,可以發現,調整公共財政支出比例,改善公共投資結構,將是有效實施宏觀調控,順利完成明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近年來實現的大規模高增長主要是靠投資拉動的。而在投資中,主要是政府投資,特別是國債投資,其中涉及到高速公路、城市廣場、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生產性投資尤為明顯。
從1998年以來,以政府基礎建設為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已近60%,而2002年投資所占GDP的比重高達42%,這不僅高于韓國、泰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在1990年代初的水平,而且遠遠高于資本收益與GDP比率(30%)。這表明資本積累所消耗的資源超過過去所有資本積累所能夠帶來的收入。也就是說,盡管這幾年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其回報卻很低。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政府治理環境等非生產性(或消費性)公共投資很少,造成比例嚴重失調。1999年,國家公共教育的投入只占GDP的2.79%,低于4%的要求,低于發達國家5%左右的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3%左右的水平。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占GDP的比重我國目前僅為1%左右,低于發達國家3%的水平,也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水平。特別是對縮小城鄉差距方面的投入更是薄弱,農業的投入連年低于財政支出的增長,社會福利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很小,發達國家為35%,發展中國家為7%左右,我國目前大約為1%。 排除其他原因不說,目前出現的國家經濟高速增長與人民整體生活品質未能保持同步,尤其是典型的二元經濟現象更加凸顯,貧富分化、城鄉差距、區域差別等不斷拉大,不能不說與公共投資結構的不合理和比例失調有重大關系。 如果說明年經濟工作有六大任務和八大部署,那么,調整和改善公共投資結構,更加注重投資比例而不是投資規模,更加注重投資質量而不是投資數量,更加注重投資效益而不是投資效率,無疑將是完成這六大任務的八大部署中的最核心的舉措,因為這對三農、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國際競爭力與社會和諧都將是最實質性的推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